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愚梦国度结局是什么 > 第57章 慷慨就义(第1页)

第57章 慷慨就义(第1页)

第五十七章慷慨就义

金磊说:“夏完淳继承父亲和老师的遗志,前仆后继,参与太湖起义和策反吴胜兆反正举义,失败被捕,在押解路上和狱中,他吟咏不断,写诗不辍,十六岁慷慨就义。”邢姬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夏完淳不仅是位神童,还是彪炳史册的少年民族英雄,他的成长历程,浸透了他父亲和师友的心血,不像一般神童那样昙花一现,很快凋谢了。”谷宗义说:“我们千方百计想劫狱营救他年轻的生命,但都没有成功。他遗留的诗集《南冠草》流芳百世,为后人广为传诵;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罗成走后,天赐与玉佩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玉佩坐在天赐怀中,天赐搂着她亲吻粉脸和杏唇,两人缠绵缱绻,情意绵绵。玉佩说:“你一走就将近一年,虽然联络站经常有人从苏州来,听到你们出生入死的浴血奋战在抗清战场,我提心吊胆的,整夜睡不着觉。”天赐谈笑风生:“我这不好好的又重返南京了,阎王爷还不想叫我早早的就去报到。今晚你得好好伺候我。听联络站的人回苏州说,你在南京的生意还不错,很有经商头脑。”

玉佩说:“战乱让成千上万的汉族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是那些满清八旗强盗靠战争抢劫,发了大财,钱袋鼓鼓的,我赚的是这些满清新贵的钱,做他们的生意。我在夫子庙开了一间珠宝店,一间时装服饰店,生意蛮不错的。你的管家也挺能干的,我只要待在家里,运筹帷幄,坐镇指挥就行了。”

罗成很快将爱妾玉兰接来了,接风洗尘的晚宴热热闹闹的,罗成对天赐说:“我刚走进屋,她也认不出我了,愕了半天才恍然大悟。我想叫她搬到城里来住,她不想来。”玉兰说:“我已看破红尘,我喜欢栖霞山的宁静,潇湘观的文雅。李香君已与侯朝宗分手,在栖霞山道观出家修行。去年她随夫君回到河南老家,谁想侯朝宗的结发妻子容不得香君,侯朝宗本身也耐不得寂寞,出去为满清做事,所以她只得与这位无情无义,没心没肺的侯公子分手,只身回到南京栖霞山,拜张微为师,当了道家的俗家弟子。要是罗成再不回来,我也想入道修行,收女弟子,当个庵观观主算了。”

天赐劝慰道:“你与罗成有缘,他是你的第一个男人,你为他守节,如今又结为连理,你不能忘了他与你的这段感情。听我一句劝,还是搬到城里来吧,谷家在南京有间绸缎庄,可以交给你经营。这样罗成来南京看你,也方便得多。”玉佩也劝解道:“你来城里住,我们姐妹俩常来常往,也有个伴。”玉兰说:“我家祖上也曾经营过绸缎庄,我倒蛮感兴趣的。现在时兴满清旗袍,许多八旗新贵的妻妾都喜欢苏州丝绸,经营绸缎庄肯定赚钱。我想城里住厌气了,就到栖霞山潇湘观住一段时间。”罗成笑道:“我们玉兰想当女老板了,将来准能发大财。这比当庵观观主要风流快活得多,要不我来南京只能去当和尚了。”一段幽默风趣的话语,说得玉兰心中喜欢,几杯美酒下肚,大家要玉兰展示她的才艺。于是她与罗成、天赐和玉佩一起,吹拉弹唱,饮酒作诗,一直欢闹到二更才散席,各自回房睡觉。

天赐回房后,趁着酒劲,将玉佩抱到合欢床上缠绵,:“我的心肝宝贝,这么长时间没来南京挺想念你的。”玉佩款摆柳腰,百般承欢:“将近一年没有同你在一起,今夜欢聚,欲仙欲醉,魂魄都飞升到九霄云外了。”天赐说:“也难为你为我独守空房,你真能耐得住寂寞?没有找别的男人?”玉佩山誓海盟,掐着他的虎腰,嗔怪道:“有你的陪房丫头和家丁看着,我有这个淫心,也没有这个淫胆呀。我可是为你守身如玉,清清白白的。”天赐心里高兴,情欲更加亢奋:“难得你对我一片痴情,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这边客房内,罗成与玉兰也正在缠绵。只听喘息声呻吟声,床垫的吱嘎声,在芙蓉帐里经久不息地回荡。玉兰侍候得罗成通体舒畅,像做了神仙似的,欢乐无比。罗成说:“你对我如此有情有义,我真是艳福不浅。”玉兰说:“我们是前世的鸳鸯,今世的情人,怎么也折不散的。”两人恩爱至五更,方才酣畅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罗成与天赐商议:“我们要想营救夏完淳,可以先由玉兰出面,去找她的大姐大柳如是,求柳如是跟钱牧斋讲。钱牧斋现在是清廷的礼部侍郎,只要他出面说话,或许可以救出夏完淳。”天赐说:“我知道柳如是她始终坚定的支持和帮助抗清复明义士的,但是钱牧斋已投奔了满清,他的态度始终很暧昧。我想钱家是满清的官吏,家中说不定安插了清廷的赝犬眼线,所以你不要跟随玉兰去钱牧斋家,让她一人先去试探一下再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花点银两去买通洪承畴的幕僚,从侧面打探夏完淳的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玉兰乘轿子到柳如是家串门,大姐大热情接待了她。回家后,她对罗成、天赐和玉佩讲述了拜访的结果。玉兰说:“柳如是始终不同意钱牧斋出去为清廷做事,她也不愿跟随丈夫去北京做满清的官太太。但经不住清廷的一再诱说,钱牧斋只身到北京做了半年的礼部侍郎,由于清廷那些满族王公大臣对汉族降臣的倾轧、排挤,再加上柳如是的再三劝阻,他已经告假回到南京。关于夏完淳的事,钱牧斋说洪承畴原本想劝说夏完淳投降满清的,但被夏完淳在公堂上当众羞辱了一通,弄得洪承畴哑口无言,狼狈不堪。他恼羞成怒,已经将夏完淳和他的岳父钱彦林判处死刑,上报刑部,等待秋后处决。钱牧斋说,案子审理到如此地步,他已不好再找洪承畴说什么了。”天赐托人花钱买通了洪承畴的一位苏州籍的幕僚,也得到了同样的信息。

原来,大汉奸洪承畴听说夏完淳和他的岳父同时被捕,很是得意,为了给满清主子招降纳贤,网罗人才,也是给自己涂上‘仁慈爱才’的金粉,他亲自出马,劝降这翁婿二人。洪承畴高坐朝堂,喝问下面被审的夏完淳:“你一个乳臭未干的童子有何大见识,小小年纪岂能起兵犯逆作乱,想必是受人蒙蔽蛊惑,误入乱党。听说你少年大器,不失为有用之才,若能归顺大清,将得到重用。”夏完淳镇静坚定,不为诱惑所动,反问洪承畴:“堂上坐的何许人也?”衙门差役高声喝斥:“此乃总督江南军务洪大人。”旁边狱吏低声告诉他:“此乃大名鼎鼎的洪亨九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责骂:“哼,堂上定是个假冒贼官。大明朝洪亨九先生是一员儒将,在嵩山和杏山与满清八旗英勇奋战,血溅章渠,为国捐躯,先帝闻之哀悼,亲自写诗吊唁。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决心以身殉国,追随先烈洪享九先生于九泉。”此时堂上的洪承畴面如土灰,汗如雨下,狗嘴哆嗦,无地自容。衙役们喝斥:‘休得无礼!堂上坐的真是洪亨九,洪大人。’夏完淳朗声大笑:“不要骗我了。洪亨九先生已经为大明国捐躯,先帝还亲临哭祭,龙颜哀痛,群臣呜咽。堂上是何等叛逆败类,穿着满清朝服,拖着猪尾巴长辫子,胆敢冒充大明先烈洪亨九!真是狗胆包天,无耻之极!”夏完淳痛快淋漓的怒骂,触及了洪承畴灵魂深处的伤疤,他就像万箭穿心似的既难堪又难受。

夏完淳身旁的岳父钱彦林因为受到酷刑,难以支撑,一阵眩晕,轰然倒下,匍匐在地,不能站立起来。他赶紧扶起岳父,翁婿俩人坚如磐石般的站立着。他们相互激励:“我们翁婿俩人与陈子龙先生歃血为盟,今天我们能一同慷慨就义,与陈子龙先生相会于九泉之下,真乃大丈夫平生豪迈之事,千古垂青;而那些贪图荣华富贵,苟且偷生的叛徒、汉奸,必将遗臭万年。”岳父咬紧牙关,巍然挺立:“生当为人杰,死亦做鬼雄。我决不在大汉奸洪亨九面前跪着!”

罗成在南京住了两天就回苏州去了。天赐与卞文雄商议后,决定劫狱营救夏完淳。天赐说:“我已经派人摸底,老奸巨猾的洪承畴,他治理下的监狱防范很严,很难找到缺口,只得从长计议。好在到秋决还有二个多月,我们可以先设法派人进去探监,一来勘察监狱内外的防卫情况,二可与夏完淳本人秘密联系,取得他的配合。”

卞文雄说:“少爷,劫狱的任务就交给我吧,不劳你亲自出马。我与夏完淳已经结为患难与共的兄弟,他少年英杰,栋梁之才,不能让他白白牺牲在满清的屠刀之下。我想劫狱不能强攻,也不要人多,只求智取。我只要带领两名武艺高强的弟兄,飞檐走壁,从屋顶揭瓦进入夏完淳的牢房,将他背出,再由屋顶飞檐走壁,翻越围墙,外边多按排些人马接应就行。”

天赐买通了监狱的看守,要他们好好照顾夏完淳,还给他送去笔墨纸砚。通过这位好心的狱卒,天赐他们得知了夏完淳在狱中的情况。他谈笑自若,写作不止,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写了一纸《狱中上母书》,由那位狱卒送出监狱。天赐看后,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夏完淳是偏房陆氏亲生,但是按照封建宗族制度,正妻的地位高于偏房,夏完淳必须叫盛氏为母亲,对亲生母亲陆氏只能称娘,而且归于盛氏名下,并由她抚养,这对夏完淳幼年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盛氏宽容仁慈,对陆氏与夏完淳的亲近非常非常支持,从来不加干涉,十六年来她与夏完淳之间,就如同亲生母子一样的亲密无间,所以夏完淳对这位嫡母的感情自然也是极其深厚的。盛氏和陆氏都精通笔墨文字和诗书礼仪,她们共同抚育夏完淳健康的成长,夏完淳为有这样两位优秀的母亲而骄傲。

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名义上是写给嫡母盛氏的,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生母陆氏的热爱之情和歉疚之心。天赐派小张和小王将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送到他的松江老家两位母亲手中,见字如见人,白发人要送黑发人,两位不幸的母亲痛不欲生。小张和小王告诉她们:“夏完淳在狱中坚韧不屈,仍然吟诗写书不止,他要你们保重身体,等到儿媳腹中的孙子出世后,好好抚育他长大成才,继承先辈的遗志,将抗清复明的斗争进行到底,为祖父和父亲报仇雪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盛氏悲伤地回忆说:“夏完淳乳名端哥,受他父亲的影响,从小天资聪慧,五岁读经史,七岁能诗文,十一二岁已经博览群书,写千言的文章,如风起泉涌,一挥而就;谈论军国大事,见地独到,言词凿凿,振聋发聩。他这么少年有为,就要为抗清复明大业慷慨就义了,做母亲的虽然心痛欲绝,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英勇的儿子而感到骄傲。你们告诉夏完淳,为了将要出世的孙子,我们一定好好活着。嘱咐他从容就义。”

陆氏悲痛不已,泣不成声:“夏完淳别号小隐,他姐姐别号荆隐,他妹妹别号兰隐,姐弟妹仨人同称“空谷三隐”。他父亲为了让夏完淳见世面,长本领,到北京会试,到福建长乐当知县,都带他在身边,让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接触天下精英,阅历人间艰涩。他少年即胸怀大志,在陈子龙、张溥等复社、几社的老师熏陶下,矢志忠义,崇尚民族气节,注重文章道德,十二岁就组织少年社团‘求社’,十五岁投笔从戎。你们告诉夏完淳,让他尽管放心的去见他地下的父亲和老师,我们一定坚强的活下去,一定把即将诞生的孙儿抚养成人,让我们的孙儿像他父亲一样,继承先辈的遗志,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哪怕历经三百年,也要将抗清复明的斗争进行到底。”

盛氏写了一封与儿子诀别的家书,陆氏写了一首激励儿子的诗篇,托小张和小王转送给狱中羁押的夏完淳。临别时,小张和小王悄悄的告诉两位可敬的母亲:“我们少爷正在千方百计的筹划劫狱营救夏完淳。”两位母亲心头涌起了一丝生的希望:“请转告你们少爷,我们代表夏家感谢他们,但不要过于为吾儿冒险,遭遇不必要的牺牲,否则我们一生都会不安的。”

天赐将两位母亲的家书和诗篇托那位狱卒转送给夏完淳,夏完淳见到家书和诗篇后,加紧时间把入狱前后吟咏的诗词笔录下来,结集成册,名为《南冠草》。诗集中有在押送南京的船中,他路过松江细林山时,为悼念老师陈子龙写的《细林夜哭》,路过吴江时为悼念抗清英雄吴易写的《吴江夜哭》。那首在狱中写的《别云间》,更是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他为抗清复明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念: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