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日子很是无趣乏味,没有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也没有说的上话的手帕交,最开心的日子就是收信当天,五六封不同字迹的书信,有关怀、有挂念、有倾诉、有埋怨,有分享趣事,也有探讨学问。
她仿佛能通过寥寥几句话,想到众人坐在庭院里意气风发的场景。
最后一封信来的晚些,但信的内容却十分大胆,闺中好友李景如邀她一同去外府求学。
杨氏的第一反应是心动,第二反应就是退缩,天宽地远暂且不论,只说女子如何求学,外面纵有女师,也只是教些女德妇道之类的书,何其无趣。
她想提笔拒了这份邀约,但落笔的手却迟迟摇摆,最后还是暂时放下。
哥哥过几日便会到家,到时问过他后再定主意。
清明当天,她跟哥哥上山祭祖,碰见了几个少年,其中最神采飞扬的一个就是蹲在山坡上的那个少年,长于乡野,自在无拘。
她觉得自己好像不需要再问问哥哥,答案其实早在心里。
信刚寄出,书院就出了事,李家牵扯到谋逆,昔日受人推崇的书院此时于世人而言就是一座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哥哥连夜动身,与几个好友去各地游走奔波。
杯水难救烈火,将来有望成为一方大族的李家一朝覆灭。
那封信到不了任何人手上,外出求学成为空谈,哥哥一个人挤身漩涡,许久才意志消沉的回家。
杨氏把书丢到一边,她跟着娘学绣花,去地里摘菜,山上采果,好似这一刻,她才从这片土地生长而出。
她每天蹲在河边看水时总能见到那个少年,出门极早,回家极晚。
鬼鬼祟祟的身影一消失,杨婉月就提着灯笼把院外的吃食捡回来,有点粗糙还有点甜,但配上茶水也别有一番滋味。
哥哥没有再去学院念书,也没有下场科举,他的一腔抱负和意气奋发,先生同窗都死在那场春雨里。
他没察觉出妹妹心里萌发生的爱意,就像他怎么也想不到,村里会有人上门提亲。
晴姐还是不懂,“四婶,你看上四叔哪里了?”
杨氏想了想,“我也是个山水养大的普通人,只是多认了几个字,并没有高人一等。”
赤诚之心在世间最是难得,既能得到,不忍摔碎。
晴姐自己想了半天,最后将之总结为上辈子的缘分,也不知道四叔做了多少好事,能碰到四婶这么好的人。
就是不知道她上辈子有没有做好事,这辈子碰上一个好男人,不说如胶似漆,只要不像别家一样离心离德,日子都能过下去。
杨氏开店比较随心,听到许灵桃也在县里,便早早的关了店门过去一起聊天说话,晚一点的时候又去赵氏那边吃了顿饭。
晴姐原本打算明天就回家了,但人刚上车,就被赵老四赶下去,“快去把你四婶换出来,我给你发工钱,一个月一两银。”
晴姐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个月一两,一年就是十多两,四叔给的这条件压根拒绝不了。
喜欢赵氏发家记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赵氏发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