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家兄朱由校怎么样 > 第六百二十二章 理念不合(第3页)

第六百二十二章 理念不合(第3页)

他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旁边却传来了朱慈燃那吭哧吭哧干活的声音:

“呼……叔父,你说这种树真的可以治沙?还有前些日子去看的那沙漠草格子真的能固沙。”

朱慈燃不敢想象的询问朱由检,但手头的动作却不曾停下。

对此,朱由检也笑道:“防风治沙,草格固沙,这些自然有用。”

“不过,人力终究是人力,我们虽然可以治沙,甚至将沙漠往深处推去,但却无法彻底消灭沙漠。”

“要种树必须有水,即便是你我也不可能在脱离了水的地方种树。”

“只要有了水,种了树,久而久之这些地方就会下雨,树木存活的数量也就会变多。”

“你去过陕西,也应该知道陕北以北,黄河以南,宁夏以西的那大片沙地吧?”

朱由检询问朱慈燃,朱慈燃闻言也点了点头。

“宋代以前,那块地方都是了不得的牧场,长满了草地,可眼下却只剩下黄沙了。”

“那里的黄沙和西域的黄沙,漠北的黄沙,每年入夏的时候都会侵入中原。”

“可若是我们在庆阳府、平凉府、大同府、开平府,朔方府这几个地方种植树木,形成树林,那关中和京畿之地就不会再遭受风沙了。”

“不过,也得从西域、漠北、漠南几处地方着手,一点点的种树。”

“你若是抓紧些,在十年内就把大同和朔方、开平三府种上一片树林,那北直隶的沙暴即可便能消除。”

朱由检说着,也提起铲子在这戈壁滩上种起了树苗。

远处,还有许多正在建造河渠的民工,而他们并不知道朱由检一行人的身份,只以为他们是来这里种树的官员。

明代的关外树木还算比较多,开平府这块地方,位于后世张家口以北,锡林郭勒盟以南,从明代及清初,这块地方都是蒙古人的游牧之地,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状态。

随着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大批百姓来到此地屯垦,随之将当地的森林植被破坏。

只是半个世纪的时间,当地的草原已荡然无存,当地草原彻底退化为戈壁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这里依旧还保持着草原和小部分森林的自然环境,只有西北部有戈壁荒丘。

如果及时治理,那或许能让河北提前数百年,免受黄沙之苦。

当年朱由检第二次北伐结束,拿下泰宁三府后,他就下令让当地牧民和百姓不得砍伐当地树木森林来营造房屋,而是让人从燕山山脉之中砍伐树木运到此处给百姓建设房屋。

不仅如此,开平府还要在每年的春夏交际之时种树,对此朝廷也是有专项银两拨发的。

对于怎么种树,开平府官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开出每日十文的工钱,然后雇佣大批百姓前往靠近水源的地方种树,将开平府境内的树林连起来。

这在一开始,并不能取得什么成效,因为直到天启十二年,开平府的人口也并不是很多。

但是随着漠北、西域的收复,迁移到开平府的百姓开始变多了,至眼下,开平府的百姓已经有不下四十万人。

开平府衙每年也会在秋收后组织最少三万民夫来开平府西北部兴修水渠,建设一条条加了盖的暗河。

树木种植在暗河左右,到了需要种树的时候,百姓们只需要打开井盖,从暗河中用机器抽水便可。

朱由检他们现在虽然站在戈壁滩上,但在他们身后,实际上是一片片三尺还高的小树苗,并且由外向里的逐渐变高变大。

开平府治沙已经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虽然北直隶、山西、陕西遭受多年大旱,但这里却一直幸运,稳定的少雨,但稳定的有雨。

至眼下,十五年时间,此地被人工造林三十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七亩,虽然还不能为北直隶抵御所有风沙,但相信以后一定可以。

想到这里,朱由检将这段时间积攒在脑中的负面情绪都甩在了一边,埋头种起了一颗颗小树苗。

在他带着朱慈燃种树的同时,京城则是由孙承宗代为理政。

不过,孙承宗势单力孤,他的许多想法都难以实施,因此只是照常开了一次常朝,确定百官都没有什么事情上奏后便宣布了散朝。

常朝散去,有的人回了衙门办事,有的人留在外廷班值,还有的沐休返回家中休息。

似乎旧燕山派的倒下,对于众人来说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新的燕山官员被颜胤绍和金铉笼络,并没有出太大的问题。

许多被成德按在村镇多年的燕山村官得到了提拔,不过他们被提拔的地方是海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