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秦寿有些郁闷,他想问林城,看到林城眉头紧锁,他只能闭嘴。
好一会他终于忍不住,“兄弟,你在想什么?”
林城唔了一声,没有回答。
秦寿忍不住叹气,“怎么办?信必达不收的话,我们还有其他渠道吗?”
“五千块啊!我做梦都不敢想!”
林城像是没有听到他那些唠叨,而是若有所思。
“我只是在想,那些工人要机器干什么?”
“嗯?”
秦寿大大的脑门上,顶着好几个问号。
“那个小厂的老板发不出工资,所以拿机器抵,但是那些工人没有场地又没有完整的流水线,甚至没有订单,他们拿机器做什么?”
林城表示不理解。
鞋厂发展到后期,确实有些人会在家里摆一台折面机或者罗拉车,日常接一些手工在家里做。
但这大约是十年之后的趋势,不是现在。
秦寿绞尽脑汁,憋出一句:“会不会是,他们拿去当废品卖?”
“可能性不大,但凡废品能卖好价钱,小厂老板自已就卖了。”
林城想不通,“那些工人的工资,至少压了一个月,也有好几千,两三个人要一台机器?这不太可能。”
除非能变现,否则那些工人连放机器的地方都没有。
林城记得很清楚,上一世这个时候,再推后三四年,都有租房难的问题。
他们这方圆百里的房子甭管是不是破破烂烂,租金都不便宜。
外地来的工人,首选包吃住,然后才是工资。
以信必达为例子。
厂房和宿舍分开。
一个小小间的宿舍,左右刚好放下四张一米二的小铁床,上下铺。
中间留下一米二的路,没有单独的卫生间。
洗澡冲凉,要去厂房的洗浴间,一百来号人,只有十间洗浴,一个人按二十分钟算,其他人就得提桶等着。
至于去外面租房?二十平不到的房间,两百到五百不等,同样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浴室。
两百五百,放在十年二十年后,算个球。
但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只有一千五,这还是满勤加班才有。
而他们从全国各地涌来,就是为了赚钱给家用,省吃俭用寄回家给孩子读书,怎么舍得花几百块去租房?
结合这些,林城才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些工人,想拿机器干什么?
对他们来说,要回工资才是目的。
除非。。。。。。林城脚步一顿,他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他想了想,拿出手机,点开刚加上的周欢的头像,给她发信息。
【阿城】:周欢,你有那些工人的QQ吗?尤其是那些要机器抵工资的,问问他们后面有什么打算?去哪个厂继续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