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黎阳仓是隶属于兵部管理的军仓,各地军队屯田的粮食以及陇右和丰州的部分粮食都直接划给军队,运到黎阳仓存储。
而赈济瘟疫难民和洛阳难民,主要由关中广通仓来承担,基本不动黎阳仓的粮食物资。
目前黎阳仓有库存粮食一百五十万石和大量的兵甲、弓弩、火油等物资。
此时黄河距离完全结冰还有大半个月时间,时间比较紧张了,四百余艘三千石大船云集黎阳仓,它们将运走五十万石粮食和十万套兵甲以及大量其他军事物资。
黎阳仓的署令叫做张秀,是相国张谦逸的长子,按照朝廷规定,三品以上高官有一个子女的荫官指标,但李泌和颜真卿二人稍微特殊一点,各得了两个荫官指标。
张秀于八年前入职,先在少府寺做了两年的掌书记,又在左藏库做了五年的仓丞,去年被提升为正七品署令,出任黎阳仓主管,他做事踏实认真,兢兢业业,从未出任何纰漏,深得兵部尚书张裘安的赏识。
这两天张秀的压力很大,他知道最多二十天后黄河就要开始结冰了,可三百艘大船装满粮食都要十天时间,根本就来不及运到登州,令他心急如焚。
张秀带着几名手下骑马查看情况,张秀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搬运的人手足够多,但只能同时给两艘大船搬运粮食,只需要两三百人就够了,其他七百名民夫都闲在一旁。
“为什么船只不多了一点过来?”张秀问其中一名船老大道。
船老大嘿嘿一笑,“使君去漕河看看就知道了!”
张秀调转马头向城外奔去,沿着漕河奔出一里,张秀便明白了,根本原因是黎阳仓的漕河不够宽,无法容纳两艘三千石的大船并行,必须等两艘大船装满粮食后,从漕河内驶出来,才能再进两艘大船。
发现了问题所在,张秀立刻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随即下令,“聚集所有漕船向外运送粮食!”
数千艘小船一起行动起来,张秀又在附近招募了上万民夫,小船昼夜不停,像蚁群一样满载粮食在漕河里穿梭,四百艘大船上各自分配了数十名民夫,一旦有满载粮食的小船临近大船,船夫们便用下船将一袋袋粮食扛上大船,他们先用木板搭着小船上岸,又从岸边走上另一块木板上了大船。
这个办法是从重点突破改成遍地开花,效率提高了十倍,三天后,五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物资搬运上的大船,大船起航,顺流向黄河入海口方向驶去。。。。。。。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黄河终于开始结冰了,这天上午,郭宋也得到了登州用鹰信传来的消息,三百艘大船满载着五十万石粮食和无数军用物资已经顺利抵达登州港,这让他长长松了口气。
政事堂已经在五天前全票通过了决议,同意晋王攻打新罗的计划,作为新罗摄政王策划刺杀晋王一案的惩罚。
三天前,《天下信报》和《京都快报》同时头版头条刊登一个重大新闻,新罗摄政王派刺客夜闯晋王宫,刺杀晋王殿下,晋王车夫不幸身亡,晋王侥幸逃过刺杀。
这个消息在长安顿时引发了掀然大波,朝野上下纷纷声讨新罗国的忘恩负义,卑劣无耻,无数太学生涌到了新罗院,要向新罗留学生发泄内心的愤怒。
但近百名新罗留学生已经事先被转移并软禁起来,软禁的原因是担心他们通风报信,不光是他们,就连刚抵达登州的特使朴恩泽也被登州官府软禁了。
刺杀案的余波未平,在朝廷的官员强烈要求下,政事堂做出一个新决议,重新设立三卫,亲卫﹑勋卫、翊卫,在长安官宦子弟中招募两千人,组建为勋卫,继续维持现有的亲卫,又从内卫中挑选两千精锐组建为翊卫。
这三卫负责保护晋王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郭宋也正式决定在开春时搬迁到大明宫,大明宫为此成立了内侍署,由晋王宫的老宦官张安平出任内侍大总管,管理三百名宦官和五百名宫女。
《天下信报》和《京都快报》不断引导舆论,从各个方面阐述晋王上位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当然不是单纯说教,而是从各个侧面描述唐廷的腐败,描述李唐宗室子弟的奢靡生活,描述李唐皇帝的无能,导致泾源兵变,导致宦官专权,又描述晋王的简朴生活,甚至列出了饮食清单,和一般大户人家并没什么区别。
《京都快报》甚至讲述了晋王世子在安居坊给底层百姓做先生的经历,又讲述了晋王妃对寡孤老人的关心,种种鲜明对比,详实的数据,真实的描述,潜移默化地让读者认可晋王取代唐朝的合法性。
掌握了舆论权也就占领了宣传阵地,就在今天上午,由吏部组织的,朝廷百官对晋王上位为天子的投票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