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从袖中取出官方文书,递给军官。
军官仔细查看后,交还文书,态度变得客气起来:“原来是贵客临门,刚才多有冒犯,请见谅。”
也不能怪军官,在他们大齐朝,科举竞争太激烈,能考中进士的年龄都已经三十以上了,有些考不上的老秀才都胡子一大把了。
看许立如此年轻,不到三十岁,就能当翰林修撰,的确是不敢置信。
当许立了解到这种情况,也是有些惊讶,他了解过大齐文风鼎盛,但没想到他们的科举竞争如此惨烈。
虽然在大雍,如他自已一般年轻的进士不多,但每届都会出一到两个,并不会惊世骇俗。
他不禁感慨:“两国风俗大人情不相同啊!”
随后,许立微笑着摆了摆手:“无妨,贵国的警惕也是为了两国百姓的安全。”
军官对许立的大度非常感谢,派兵护送他们回驿站休息,防止有其他人冲撞了他们。
并安排了驿站的人员为许立和使团的成员提供了最好的款待,确保他们在阳山镇的休整期间一切顺利。
徐立一路与军官聊天,了解到为什么他们会如此严查过路的人员。
原来是与大雍,大齐都有交界的蛮楚国,担心大齐太子大婚,朝政稳定后,联合大雍报复前段时间蛮楚国在大齐边境的劫掠,最近出现很多可疑人员企图破坏两国关系,所以盘查会比较严格。
在驿站中,魏琦对许立的表现感到惊讶。
他没想到许立不仅能够用大齐语与当地人交流,还能在遭遇盘查时保持镇定,妥善应对。
没有看到徐立出丑,魏琦颇感失望。
使团在阳山镇休整三天后,在大齐国士兵的护送下,继续向大齐国的首都进发。
许立骑在马上,目光流转,细致地观察着沿途的大齐风土人情。
这些生动的景象与他曾在书中读过的描述一一对应,使得那些文字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参照。
这样的亲身体验,让他对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经过数月的跋涉后,使团终于抵达了大齐国的首都。
他注意到路边的行人穿着与大雍朝不同的服饰,市场上摆满了他从未见过的异国商品,还有那些建筑的样式、人们的谈吐,都与大雍朝有着细微而有趣的差异。
“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立心中默念,他现在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们被安排住进了专门为外国使节准备的豪华驿馆,并被邀请参加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许立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优雅的风度,赢得了大齐国官员和学者的广泛赞誉。
大齐儒士往往以儒学正宗自居,与大雍虽然互为兄弟,但在儒学上,大齐可是俯视其他国家。
而许立能在大齐得到认可,无疑是对他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极大肯定,展现了大雍朝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