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主街,车夫把马车停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念苹念香还没等马车挺稳,欢呼一声,撩开帘子快速地跳下车,青璃摇摇头,无奈地跟上,小弟仔细和念阳还算镇定,眼里带着好奇,四下观望。
花灯节会场,张灯结彩,笑语欢声,从这个角度,已经看到挂起来的兔子灯,外面是彩色绸布,里面是烛火和灯油,看起来十分显眼,一个高大的兔子,比青璃还要高。
“兔子兔子!兔子精!”
念苹伸着手指头,欢呼个不停,在四周,还有男子的口哨声。花灯节,有很多北地的未成亲的男女,只要看上对方,就可以表白,对方若是拒绝,也不伤面子,这是风俗。
为了低调,青璃已经全副武装,只剩下眼睛,众人没有用晚膳,念香揉着肚子不停地喊饿。两旁道路很宽,几个人并排向前走。
在主街两侧有酒楼,此刻已经爆满,二楼是个好位置,从雅间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一条街的景色,爹莫如湖已经预定好一家,和族人一起用晚膳。
“咱们还是吃点特色吧,酒楼的东西还不如府上的厨子好吃呢。”
在一条窄弄堂里,有各种小摊贩,每个摊子前都站着不少人。最外面是卖元宵的,正月十五必须食用之物,这家并不是煮,而是用油炸,然后五个元宵串成一串,周围站着很多百姓,吃得兴高采烈。
“咱们在沐阳只有酒酿圆子,还是北地的元宵个大馅多!”
念苹搓了搓手,几乎要留下口水来,她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小荷包,从里面找出一块最小的碎银子,自觉跟在后面排队,还不忘记回头招呼,“你们都要什么馅的?我就吃黑芝麻的!”
“给我黑芝麻吧,小妹你吃五仁的吧?”
莫青菊转过头,问一旁的青璃,天冷,众人热情不减,为了方便行走,手炉都没拿,就怕吃东西不方便,只要可以吃,一切都不是问题。
“恩。”
子喜和青璃一样要五仁,其余几个小的要黑芝麻,跟在后面的于嬷嬷,麦芽,麦冬三人也有份,念苹不是个小气的,也不差银子,大大咧咧,是个实心眼儿。
“好吃啊,老板,你做的真好!”
接到炸元宵,念苹也顾不得烫嘴,直接放到嘴边,老板很细心,又给众人准备了油纸,说是吃不完用油纸包着,回家想吃热一下就可以。
“是不错,炸元宵也能这么好吃。”
咬上一口,外皮酥脆,里面的馅料浓浓的流淌在舌尖,又甜又香,江米有嚼劲,有那汉子也觉得好吃,一串不够还要多买一串。
“香辣豆腐干喽,咱这是祖传手艺啊!”
炸元宵摊位前面人多,旁边的老板也不甘示弱,大声地喊叫,自然招来一部分百姓,他的豆腐干用泡椒腌制,风味独特,解馋管饱,吃上几片,嘴里有滋有味,还有麻辣口味,鱼肉味道的,种类繁多。
“老板,给我们来几片尝尝吧!”
念苹又是第一个挤到摊位面前的,递出买元宵找出来的铜板,点了几个口味,一样一片,她就是看着样式不错,没吃过,想尝尝新鲜。这条胡同前面还长着,没准有更多好吃的,她要留着肚子。
青璃吃了几份小吃,慢慢回忆当年小凤县镇上灯会的情景,那碗鱼片粥的味道记忆犹新,可惜却再也找不到人。凤阳城里特色更多,还有专门供小娃玩乐的地方。
卖糖果的摊贩用木头做成一个转盘,五文钱转一次,赚到什么就是什么,有各种动物,有的大有的小,全凭运气。念苹对这种三五岁小娃的游戏很感兴趣,非要闹着和念香一起玩,最后的结果就是,连青璃和堂姐手里,也多了糖果。
套圈,打飞镖,这些传统的游戏自然不缺,天色黑暗,准头不好,十次有九次打空,可想而知,摊位的老板在花灯节结束,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从这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各种小玩意的摊位,念苹白日逛了庙会,还在一脸新奇的看着,小弟子喜不太发表看法,只是直直地盯着木雕,但是他在摊位上看一会儿,就回头看青璃,生怕自家四姐又会和从前一样消失。
“小弟,你看上啥了,四姐买给你。”
青璃摸摸子喜的头,心中酸涩。当年她丢了之后,爹娘就对小弟看管更加严厉,很少带他到街道上转悠,已经八岁了,实际上来逛街的次数一个手都数的过来,子喜懂事,从来不主动提要求,见到青璃才粘着她。
“四姐,我喜欢那个根雕,可是太大了,咱们拿不走。”
子喜看上的根雕,雕刻成一个老寿星的模样,长胡子,手里拄着拐杖,一脸笑眯眯地慈祥模样。大概有半人高,是作为摆件的,马车不在,众人还要逛街,不好带走。
“这位小哥儿,咱们可以送货,您把府上地址给小的,等明儿一早一准儿送到。”
小老板很精明,转了转眼珠,“但是咱们可要说好价钱,这个根雕是我收上来的,十两银子,不能少。”
这年头,树木几乎是随便砍,这树根不值啥银子,就是雕刻手艺卖钱,这么一尊活灵活现的老寿星,十两银子还算是个公道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