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开局一个头的 > 第132章 陆军德国化(第1页)

第132章 陆军德国化(第1页)

施里芬提计划,户部出钱,银行融资。

一场大规模铁路修建计划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改变的还有陆军去法国化,因为在越南的冲突,法国撤走了所有顾问。其实大部分法国军事顾问都是闽辽自己聘请的退伍军人,法国军方并没有直接参与,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支持闽辽军事发展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闽辽也不可能放心法国派遣现役军官。但这些退役军官,在法国政府发出通告后,纷纷离职。

近千各级顾问离开后,陆军部门一度产生了混乱。

好在施里芬这个人毛病很多,但优点也不少,他极为勤奋,凡事亲力亲为,可以夜以继日的工作,对计划十分痴迷,反复调整细化各种计划方案。但依然没有多少人服他,让他能够继续工作下去的,一方面是刘勇强的强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德国击败法国赢得的威望。

他一个人当然不行,所以他通过关系,从德国招募了300名参谋军官帮他。这批人到来之后,并不直接负责工作,而是建立一个学校,开始重新对现役参谋人员进行教育,并按照实际能力进行岗位调整。

刘勇强坚定的支持了他的工作,因为有调整军官岗位这个大权,让军官们心中不服,却不敢再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因为现在施里芬手里有他们的前程。

引入的除了德国的军官,还有德国的企业。分裂时期的德国,有许多邦国非常重视贸易,比如汉堡、波鸿、汉诺威等自由城市,他们不靠贸易就活不下去,所以德国商人遍布欧洲,是欧洲最没有国家观念的商人群体,西至西班牙,东到俄罗斯,都有德国商人活动。正因为他们这样的国际视野,所以英国人铺设亚欧电报线路的时候,才找了德国的西门子。

他们对于开拓东方市场,同样充满兴趣,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这里有四亿,嗯现在没有了,太平天国运动搞死了一亿多人,但也还有两亿多人的大市场。英国占有印度吃的多肥,大家可是看在眼里的,凭什么别的国家工人大量失业,英国纺织业却安然无恙,不就是因为有这样自己可以控制的大市场吗。

西门子这样的公司本身就已经在东方开设了办事处的之外,还有大量德资企业通过施里芬这条线被引进来。

刘勇强念念不忘的克虏伯还是没有来,这是一个保守的家族。他们掌握着冶炼和制造的很多秘诀,比如能生产全世界最优质的火车轮毂,是因为克虏伯以前能够生产最大的钢锭,能铸造上百吨的钢锭,就能整体铸造轮毂,而其他公司的火车轮毂则是拼接起来的,承压能力和耐用性远远不如克虏伯公司。在大炮业务被普鲁士看中之前,克虏伯家族是靠着火车轮毂起家的,所以他们公司的标志就是三个交叠在一起的圆形,那代表火车轮子。

为了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平,老克虏伯整整花了三十年时间,不断前往英国参观,偷学,终于将克虏伯家族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了英国同一级别。只可惜他学了一辈子的坩埚钢炼制技术,随着高炉炼钢技术的出现,变得没有那么有价值了。但最优质的钢材,依然要通过坩埚进行控制,所以他们的大炮始终犀利。

克虏伯代表了德国冶金工业的最高水平,施耐德则能代表法国工业的最高水平,普法战争后,相比于法国的长期萧条,德国高歌猛进,钢材生产翻了十几倍。但法国也不差,至少在技术上跟德国没有代差,依然是最先进的技术国家之一。

因此对于引入施耐德公司刘勇强是很满意的,这个公司也输入了足够先进的技术,让现在闽辽可以制造成套的火车、铁路,甚至能生产一些相当先进的机械设备。在这家公司承受法国政府压力之后,他也没去帮忙,因为也帮不上什么忙,越帮可能越忙,除非施耐德家族肯放弃法国的产业,否则刘勇强对他的善意,会被法国负面解读。

好在他们撑了过去,再不撑过去就真的只能放弃了。德国人帮了一个忙,就在施耐德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撤离到只剩1000人时,法国政府还是不满意,希望他关门大吉,让闽辽彻底失去法国技术支持,德国人现身了,他们看到施耐德家族的窘境,德国汉堡一位商人看中了施耐德的工厂,尝试沟通试图购买这座规模庞大的工厂。施耐德家族派代表跟德国商人公开谈判,并花钱将这件事报道到报纸上。

这件事瞬间引爆了法国舆论,施耐德公开在报纸上表示,已经有意出售陷入困境的中国资产,目前只有德国人有意接手。

法国人怒了,怎么能卖给德国人?就算关门也不能卖给德国人。对了,为什么要关门,不是做的好好的吗。

舆论转向了,因为法国人可以接受一家法国企业接受损失撤离闽辽,从而降低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但不能接受德国人将法国企业排挤出去,德国人的出现,也让法国比较冲动的民众意识到,这世界上不是只有法国有施耐德这样的工业企业,德国也有,英国更多,美国也不容小觑,施耐德在中国的产业,只是一门生意,不该施加政治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舆论改变,政府也考虑到通过损害本国企业的方式来遏制闽辽工业发展,相当于将闽辽市场拱手让人,不是让给德国,就是让给英国,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施耐德度过了这次危机,于是重新招募愿意来中国的技术人员,并加紧培训本地工人,为即将到来的铁路大建设提供产品。

德国工业资本进入闽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但有一家公司却受到来自最高层的邀请,毛瑟公司。

这就纯粹是慕名的结果。

毛瑟的枪比毛瑟的公司先到,因为闽辽陆军正在计划更换装备之时,施里芬上任总参谋长,他建议采用德国步枪。虽然之前法国步枪更先进是公认的,可德国人也意识到这一点,更换了新式步枪,正是毛瑟步枪。

这款步枪是1867年毛瑟两兄弟参考法国的夏塞波后装枪设计的,两兄弟从小在德国一家兵工厂学徒,技术功底扎实,确实是行家,对于枪支有敏锐的嗅觉。当时夏塞波步枪也刚设计出来没多久,而这款步枪又是受德国德莱塞针击步枪的刺激而设计的。德国人装备针击枪的时候,其他国家都还在用线膛前装步枪,结果德国用这款后装针击枪在1866年大败奥地利,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重视。

法国皇帝拿破仑亲自关注,并借助法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军队换装,装备了夏塞波后膛步枪。相比于德国的针击枪,这款法国步枪用的是金属弹壳,密封性更强,因此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普法战争又让德国看到跟法国步枪的差距,这才给了毛瑟兄弟机会,德国急于寻找一款类似法国的后装金属弹壳步枪,而毛瑟是唯一能拿出现成方案的制造商,他们的设计被选中,命名为毛瑟71式步枪。

施里芬推荐这款步枪,刘勇强一听是毛瑟,自然二话不说就叫停了装备部正在跟法国商讨引入夏塞波步枪的计划。

同时提出,这款步枪可以一半在德国生产,一半在闽辽生产,邀请毛瑟在这里建立一座工厂。

毛瑟兄弟立刻答应,因为他们现在还是小公司,因为有德国军队的大订单,才能建起自己第一座工厂,闽辽要采购30万支步枪,这种生意没有理由拒绝。兄弟俩分头行动,哥哥留在德国,弟弟来到闽辽。在鞍山工业区建立工厂,与大连造船厂的炼钢厂比邻。

毛瑟公司甚至挖了不少大连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加入他的公司,这就是工业体系的好处,可以高薪挖人,快速形成自己的技术力量。毛瑟兄弟能在德国快速建立工厂,并为德军生产数十万支步枪,靠的也是德国成熟的工业体系。

很快新式毛瑟步枪开始在闽辽生产,并列装闽辽军队。闽辽现役军队规模不大,但是很精锐,都是历次战争后留下的老兵。人数现在将近三万,除了两万步兵外,炮兵规模扩大到了五千,还有逐渐扩大的五千骑兵。

后备动员能力极强,施里芬不但没有改变现有的动员制度,反而大大加强。他开始推进更多军屯的建立,将原有的民屯改为军屯,将军屯规模扩大到个,每个军屯理论可以动员出100个士兵,因此1万军屯理论动员极限是100万人。施里芬认为这还不够,俄国人的理论动员能力是200万人。但这却是闽辽的极限,1万个军屯计划,已经将民力榨干,闽辽总共才600万人,1万个军屯光军人就100万人,加家属三四百万,这要求将所有的民屯全部转为军屯。

刘勇强不认为需要这么多军队,但还是支持施里芬,100万人未必会用到,但用不用跟有没有是不一样的。

喜欢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