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又回归到初始问题,脑子是自已的,他不敢开颅,做脑瘤切割手术,更加不敢药物治疗。
并且,他不知道,针对脑瘤的措施,是否影响到‘脑部变异’。
这是一种思维的悖论,敢与不敢,得与失。
经过杜宇再三权衡,来回思索后,觉得还是微型机器人可靠一些。
利用场约束,和‘外星纳米机器人’的一体结构方式。
可以用传统‘硅、磷、硼’的晶体单元,采用一体成型,把微型机器人做到5微米左右。
因为,人体细胞直径在10-20微米,然而,机器人只有5微米。
这样,可以直接用机器人,从癌细胞下手,做脑瘤切割手术。
还可以用机器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观测。
设计微型机器人,和一体成型设备,是陆武需要立即解决的,关系到自已小命。
然后,亲自去月球,去弄清楚‘两个孔洞’下面是什么。
这是改变他命运的东西,可能是‘外星遗址’。
宙的做法很正确,第一时间,清除相关所有数据,屏蔽相关区域。
不进行太空机器人探索,不做就不会出错,那个区域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盲点。
杜宇想去月球,身体却不允许。当前的航天方式,对他来说是催命符。
因脑瘤的存在,运载火箭的巨大加速度,会增大脑压,要么脑瘤爆掉,人挂掉。
要么脑瘤拉着血管,击穿大脑,人变白痴。
然而宇航服的不灵活,和容易漏气的属性,让他感到毫无生命保障。
他又计划‘假公济私’,如同立体光刻机产业链。
……
杜宇正在十指飞动,在电脑旁快速输入。
他对自已知识,进行全部梳理,做出一份可行性报告。
一份关于,全新航空方式的报告:
包含可控核聚变发电机,电浆发动机,等离子推进器,空天飞机,太空机甲,宇宙飞船。
以现在技术,可能实现的方式,和一些关键技术的推导模型。
写的兴起时,灵感爆发。
又附带太空采矿新方式、太空冶炼工厂设计思路,太空一体化机械加工厂的设想、纳米材料在太空防御的运用等等,大大小小几百项。
这是一份上万页的报告,文字、图案、数学模型、设计图纸一应俱全。
这份可行性报道,包含杜宇对太空的所有幻想,和如何利用当前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长达一周的工作,报告全面完成。
写好标题‘关于太空探索可行性报告’后,他直接发给主管科技的领导。
然后,他开始漫漫的,微型机器人设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