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康熙六十年是公元哪一年的 > 第90章 陈廷敬典故引康熙(第1页)

第90章 陈廷敬典故引康熙(第1页)

上回书说到鳌拜拍板定了换地之事,苏克沙哈便说索尼未同意,众人皆望向索尼。

索尼见状便站出来说道:“都好,都好,鳌中堂和苏克沙哈说的都有理!”说罢便一连串的咳嗽不停,似乎还差点上不来气,朝堂之上谁也不敢说话。

遏必隆见状马上过去扶着索尼,随后给他顺顺后背。

苏克沙哈索尼哮喘不止,也不好意思再强言相逼。

好大一会,索尼这口气顺过来了,随后向皇上一拱手,用虚弱的声音说道:“皇上,近日奴才的哮喘复发,每日需服药五次,这会。。。这会。。。。。。”

话音未落,索尼又是一连串的咳嗽,康熙见状摆摆手,只见两个太监抬着一个椅子入殿,索尼向皇上拱手示意,随后被太监扶到椅子上,被太监抬走。

索尼走后,朝堂上一片安静,这时候鳌拜站起来说道:“索尼既不支持换地,可也不反对换地。辅政大臣两人同意,一人弃权、一人反对。换地之事就这么定了!”

苏克沙哈心知此事已定,今日便再无更改的理由,也只能默而不语。

下朝之后,康熙心中存疑,便径直去了课堂。

“师傅,今日换地之事,如何看待?”

自顺治十七年起,陈廷敬便兼任户部侍郎与皇帝的师傅两个要职,如今他入朝为官也历经两朝了。

“皇上,且不论八旗之争,就拿换地来说,几个甚至几十个县的百姓互相交换土地,无论房屋分配,还是土地的丈量,再到百姓的迁徙,都是巨大的事情,可不是鳌中堂一开口,就能换的动的啊!”

陈廷敬说完,见康熙若有思考,便继续说道:“若想要换地,就说安置费用,可能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就拿康熙四年的征银来说,全国收到二千五百八十一万两白银,甘肃青海等大旱之地拨款三百万两、河南山东等地的黄河决堤,十几个县被淹死的灾民无数,拨款五百万两、云南吴三桂、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所需的兵马费用一千二百万两等,除此之外需要的开支用度也颇为重大,若再将这安置费用算进去,这一年入不敷出啊!”

康熙帝听完后,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后开口问道:“师傅,依您来看,这次安置所需的费用大概会是多少呢?”

陈廷敬稍稍迟疑了一下,回答道:“陛下,按照目前的情况来估算,如果每户八旗子弟搬迁给予十两白银作为安置费用,那么一个县若有三万户人家,就需要耗费整整三十万两银子;而倘若如鳌中堂所言,涉及到二十多个县的搬迁,那么总的安置费用将会高达六百万两之巨!这几乎相当于朝廷全年税收的四分之一啊!”

康熙闻言不禁大吃一惊,心中充满了疑惑问道:“竟然需要如此巨额的费用?若是果真如此,那鳌拜为何执意要调换土地呢?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呢?”他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的陈廷敬也是倍感无奈,虽然他掌管着半个户部,对国家的财政收支了然于心,但对于这场牵涉到党派争斗和八旗事务的风波,实在是知之甚少。

面对皇帝的疑问,他只能据实相告,并请皇帝恕罪,表示自已并不清楚鳌拜坚持换地的真正动机。

康熙思考了片刻,又说道:“苏克沙哈不同意换地,他虽然是正白旗,但他的确是忠心那!”

陈廷敬对于辅政大臣不敢评价,又想借助历史典故阻止换地,便说道:“皇上,既然说到迁徙百姓,那臣就跟您讲一讲这大明朝的迁徙吧!”

康熙皇上对历史帝王、故事非常感兴趣,此时听到明朝的故事,喜形于色说道:“好啊,大明朝的迁徙,是哪一朝?”

陈廷敬一拱手说道:“皇上且听一首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百姓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康熙皇上听到此处,马上问道:“这凤阳不是大明的中都吗?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

“是的,凤阳便是朱元璋出生的老家!”

“那为何朱元璋做了皇帝,凤阳便如此落魄?”康熙歪着脑袋,想不出所以然,他知道大清的龙兴之地长白山一带,不仅有重兵屯于此处,而且当地的百姓富足。

陈廷敬见康熙皇上有了兴趣,便继续说道:“这便是明朝第一次大的迁徙,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对于当年江南有钱的富户帮助张士诚对抗自已怀恨在心,且认为他们如果再出一个张士诚,岂不又要天下大乱。于是下令将江南的富户全部迁徙到凤阳,这样一来贫穷的凤阳突然多了几十万富户,而且也促进了凤阳的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是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可以借凤阳看住这些富户,令他们不敢造反。”

“那朱元璋做的没错,既让凤阳富起来了,又避免的富户聚集造反,可为什么歌词写道十年倒有九年荒,又卖儿女、又卖牛马的呢?”

陈廷敬继续说道:“皇上,这就是朱元璋的问题了,他令富户迁到凤阳之后,不准他们回到老家。”

“为什么不准回老家?”

“怕他们造反啊,这些富户到了凤阳,过的并不如意,钱财被凤阳的守军打劫,他们生计困难,不得不卖儿女牛马。甚至有些富户为了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不得不扮成乞丐,尤其是清明节前夕,相传凤阳会有几万乞丐一路讨饭到江南祭祖,因此流出了歌谣,自朱元璋登基后,凤阳的乞丐最多。”陈廷敬感叹道。

康熙叹了一口气说道:“悲哀啊,这些本来在老家过的衣食无忧的人,竟然都化作乞丐,甚至一路讨饭,真是大明朝的奇观啊!”

陈廷敬一拱手说道:“是啊,这次迁徙就是大多数富人不想迁,而皇命难违,数十万人受到了官府的迫害,甚至抢夺财产,妇女等。朱元璋给江南人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故大明朝第一次迁徙,却是无比痛苦的回忆啊!”

康熙听闻,便马上说道:“虽然我八旗皆不是什么富户,都是寻常百姓,但如果让他们离开故土,他们是否又会在清明重阳,回到老家祭祖呢?”

“是啊皇上,到时候这些百姓回到家中,发现连祖坟都找不到了,又该何如?”

“为何连祖坟也找不到?”

“若有搬迁的新人分到的土地上有其他人的祖坟,既然不认识,又想多种地,便将坟头削去,用来种地,自古都是这样的道理。故离开老家之后,再回首百姓之家的祖坟很难找到了。就比如明朝第二次大迁徙,就是黎民百姓的噩梦啊!”陈廷敬叹了口气说道。

康熙听到后接连叹气,随后又说道:“师傅,那这第二次迁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廷敬若有所思,顿了顿说道:“这第二次大迁徙,可是中华历史上,最大的一场迁徙了,这事也发生在臣的老家山西!”

康熙顿时兴趣大增的说道:“山西?中华历史上最大的迁徙,说来听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