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它是有故事的了?”玄奘很感兴趣地问。
“嗯,”圆觉点了点头,“听人家说,沿王城往东北走二十拘卢舍进入大山,就是有名的阿波逻罗龙泉所在地,那里有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的传说。”
“又是龙王?”玄奘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哪里都有龙王?”
圆觉解释道:“从迦毕拭国到印度,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玄奘点点头,且听他往下说。
圆觉道:“阿波逻罗龙王曾经在迦叶波佛在世的时候生在人道,名为殑祇,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深通咒术和真言,可以制御恶龙,使它不下暴雨。当时的国人都依靠他的帮助,才得以积蓄余粮。国人感念他的恩德,每年每家都供养他一斗的谷粮。
“许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渐渐忘记了殑祇的恩德,开始故意逃避供养。殑祇非常生气,瞋心生起,发愿来生转为毒龙,要用狂风暴雨损害农田和庄稼,以报复这些民众对他的不敬。
“由于所发恶愿的缘故,殑祇命终之后便来到此地,转生为龙。他常常滥施风雨,令河泉流出白水,伤害田里的庄稼。”
玄奘边听边点头,这个殑祇龙王,与佛影窟中的瞿波罗龙王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受到了委屈,心生嗔恨,以至发下恶愿,转生为龙,为害世间。由此可见嗔心的破坏力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类传说的不同版本。
圆觉接着说道:“佛陀观察到这样的因缘后,对于这个国家的百姓独受此灾十分怜悯,于是便降临此地,意欲度化这只暴龙。
“阿波逻罗龙王见到佛陀,心里十分惊惧。但心念刚强的他不愿示弱,于是就在河中卷起了大浪,凶猛地扑向佛陀。但是这些可怖的狂风巨浪,在佛陀的慈光之下,都转化为祥和的光明。威声赫赫的龙王,口中虽然狂吼不已,但却一筹莫展。
“佛陀慈悲地注视着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曾经是一位有修行的瑜伽行者,为什么要心怀瞋忿,为难当地的百姓呢?现在请你把瞋怒心收起来,安住在慈悲的心念当中吧!’
“可是暴龙不听佛陀的教诲,于刹那间又兴云布雨,雷电齐发。但是这一切的攻击,就像是一滴墨汁滴到大海之中,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
“佛陀以大悲声告诉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当信受我的话语,放弃这一切的恶念,否则你将堕入恶道,永远难以超生!’
“听了这话,龙王十分惊惧,于是现身跪伏在佛陀座前,忏悔皈命。佛陀为龙王授了三皈依,又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并对他宣说道:这一切的因缘,都来自于你自己的贪念、瞋心与愚痴。致使一位清清净净的修行人,竟然转生为畜生道的毒龙。虽然你现在拥有神通法力,能够呼风唤雨、兴云作浪,但是你心中的苦恼并不能够断除。现在,你只有灭除了贪、嗔、痴,转修自身,以成证菩提,依循着佛法正道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龙王听了佛陀的教诲,立刻变得心地明净,了悟这一切恶缘的根本。于是他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以后不再损坏庄稼。
“但是他又向佛陀启禀道:‘至尊的佛陀啊!我们龙族所食的一切,都依赖于这些田地上的谷粮,现在承蒙佛陀的圣教,我决定不再损害它们了。但是,如此一来龙族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请佛陀允许我们每十二年来收纳一次粮谷,以贮备我们的生活所需。’
“佛陀悲愍它们的苦衷,也知道这是龙王与当地国民之间的因缘业力所致,于是就允诺了龙王的要求。从此之后,这个地方每隔十二年,都要遭受一次白水之灾。”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有这样的故事,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圣迹存在吧?”
“圣迹当然有,还不止一个呢,”圆觉道,“延着龙泉往西南方向走,河北岸有一块大磐石,传说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时,龙王兴起大风雨,把佛陀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淋透了。大雨过后,佛陀就在那块石下安坐,洗濯并晾晒袈裟。佛陀离去之后,那块石头上就留下了佛陀袈裟的衣纹。石头旁边还有佛陀的足印。更神奇的是,这足印的大小,会随各人不同的福德力而变化,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会时而长时而短。后来,当地人特别把这块晾衣石和佛足印围绕起来,盖了一座窣堵波来供养,又在旁边修了座摩诃伐那僧伽蓝,时常有僧人和居士们持花拈香前来供养。”
“原来这里也有佛足印。”玄奘自语道。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给他讲佛足印的故事了。
“其实这个,也是弟子在犍陀逻国的时候听说的,”圆觉老老实实地说道,“是在我哥哥曾经修习过佛法的精舍里,那里的一个老僧告诉我的,他说我哥哥去了乌仗那国摩诃伐那伽蓝。”
玄奘恍然大悟:“这么说,你就要见到你哥哥了。”
圆觉嘿嘿一笑。
玄奘道:“圆觉,谢谢你给为师讲这些故事。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摩诃伐那伽蓝距此至少还有一由旬的路程,今晚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不如我们先进城见王,明日一早再去阿波逻罗龙泉和摩诃伐那伽蓝瞻礼,你看如何?”
“弟子谨遵师命,”圆觉说到这里,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到讲故事,谁也不及师父。师父,你给徒儿也讲个故事吧。”
玄奘微微一笑,这个沙弥,倒会拍师父的马屁。
“好吧,为师也讲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玄奘道,“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到这个国家来吗?因为这瞢揭厘城附近,便是佛陀昔日在因地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所以,为师一定要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