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归汉复命,被封为义阳侯。王弟尉屠耆随即被立为新王,汉朝派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护送他出关,在路上艰难行走了两个多月,终于抵达了楼兰。
此时的楼兰一片惶恐不安,尉屠耆走进王宫时,大臣们一脸漠然,既不行礼,也不说话。
他看到安归王美艳惊人的王后也站在人群中,用一种仇恨的目光看着他。
他明白人们对他的怀疑,汉朝是为了立自己为楼兰王才杀了兄长安归的。现在,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汉人。
但他还是用一种从容的口吻宣布自己是楼兰新王,宣布完之后,他领着从长安带来的侍卫向宫内走去,身后留下了一片死寂。
从此,尉屠耆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希望他能拿出一套治理楼兰的方案来,让楼兰尽快恢复秩序。但他却思绪混乱,无力支撑眼下的局势。
这不是尉屠耆的错,他没来之前,这里就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他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好呢?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尉屠耆召来众大臣,传谕了自己任国王后的第一道御令:放弃楼兰,举国迁移到扞泥城去。
这个消息大大出乎楼兰人的意料,所有人都变得不知所措,一位年迈的大臣跌跌撞撞地跑到王宫前,用手指着尉屠耆大骂,见他没有反应,便痛叫:“离开楼兰,国家就会灭亡啊!”
见尉屠耆对此仍无动于衷,他拔剑往脖子上一抹,便自刎了。
宫内很快乱成了一团,尉屠耆准备到城外去看看民情,刚出宫不久,几个儿童便追着他的车队高叫起来:“勿舍河龙!”
尉屠耆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竟然立即打道回宫,改变了原先的计划。
河龙是神的名字,是楼兰人的图腾崇拜。由此他又想到了水,一旦楼兰人离开罗布泊,缺水了怎么办?
当晚,他把所有大臣召来,对大家说:“迁国之举并非我与大汉的阴谋,当着河龙和列祖列宗的亡灵起誓,如果我说假话,当如此剑!”
说着他拔出腰间佩剑,双手捏住两端用力一折,那把剑“啪”的一声断成两截。
尉屠耆又说:“我在汉朝当人质,这不光是我的耻辱,先王的耻辱,也是楼兰的耻辱!然而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只有忍辱负重。为什么一直是这种情况?因为楼兰处于汉朝入西域的喉结之部,汉朝为出入方便而一再地要挟楼兰,匈奴为统治楼兰而一再地扼制我们。我们是无罪的羊,却生活在一块有罪的土地上,所以我们必须放弃楼兰,到南方去建立新的国家,才能摆脱四面受扰的困境。”
他这番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众臣们心有所动,继而为之叹息。
最后,他们确定了迁移的新都:离鄯善城不远的一个湖泊旁。
有人提议到那里后仍将它叫作楼兰,尉屠耆否决了这个建议,他已对楼兰伤心至极,既然已经放弃,就不必再用这个名字了。
商议完毕,尉屠耆看见了躲在人群后面的那位王后,他看着她如新月一样美丽的面容,心里一阵冲动,一个念头悄然产生,他想娶她为妻。
走出王宫时,每个人的脚步都有些疑惑和缓慢。从这时候开始,楼兰人将去另一个地方,而楼兰王国也将在历史的烟尘中慢慢变得虚无缥缈起来。
搬迁前的准备使举国上下一片混乱,有的人在埋藏财宝;有的人到罗布泊和塔里木河畔设坛焚火,祭祀河龙。谁也没有注意到尉屠耆带着一名贴身侍卫悄悄走向了那位王后的寝室……
南迁选在一个早晨开始,想必在那个早晨楼兰像以往一样又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但人们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悠闲,所有的人都整整齐齐地集合在城中心的广场上,牛羊骆驼等也都已编好队。尉屠耆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朝楼兰城拜了三拜,继而又拜太阳,然后便无声地上路了。
到了黄昏,尉屠耆和众大臣作为最后一批队伍要离开广场了,这时,王后跟前的那个宫女慌慌张张地跑来,对着尉屠耆的耳朵说了一句什么,尉屠耆一惊,直奔那位王后的寝室。
出现在他面前的王后衣着华丽,面容安详,嘴角挂着动人的微笑,唇间却含着一枚有剧毒的叶片。
她已经咽气了,在人们都要离开楼兰时,她不愿意走,以死亡的方式和他的丈夫留在了一起。
尉屠耆心灰意冷,他用颤抖的手把那枚毒叶拿了下来,王后的唇角留下了一缕摄人心魄的微笑……
尉屠耆坐在王后的尸体旁为她守灵,并发出在日出之前为王后举行“太阳葬礼”的命令。
人们在城外的一片密林里砍下环形树桩,围绕墓室构成一个同心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太阳。尉屠耆亲自把王后放进棺木,让她的头向着晨光渐亮的东方,然后为她盖上了美丽的绸布。
仪式完毕之后,尉屠耆一行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了。
一个容纳了西域文明精华的楼兰,从此背井离乡,慢慢枯萎在了朔风黄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