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我看孙刺史未必治得了那小子,他可不是省油的灯……”童尚书接过话道。
“哈哈哈!”
益皇笑道:“朕也觉得那小子不好惹,你没看,他亲戚家还住着两千多灾民呢!”
“哈哈哈…”
三人不由一起大笑起来。
童国安回到尚书府时,天都快黑了,他端着茶杯坐在厅里呆呆的出神,脑子还停留在御书房,与皇上商议赈灾事宜的情形……
“爹!怎么了?朝里又出大事了,看你魂不守舍的样子…”
女儿的话语把童尚书思绪拉了回来,童瑶瑶笑盈盈的走进屋里。
“咳!”
童尚书轻咳一声道,“没啥大事,大益出了一位奇才,我们都很欣慰…”
“什么奇才?谁?”
童国安抿一口茶,把杯子轻轻放回桌面上,淡淡的问道:
“假若,你是南塘县令,突然送给你一万灾民,你将如何安置?”
“南塘县…”
听到南塘县三个字,童瑶瑶怦然心动,她故作镇定的把精力集中在老爹的问题上,认真思索着。
童尚书静静的喝着茶,等待女儿的回答。
“一个几万人的穷县,如何承担了一万难民?”
“所以考验你的能力了。”童尚书意味深长道。
童瑶瑶又认真想了想道:“若我是县令,先稳住民心,按时施粥;安排人看护好他们,注意卫生,避免瘟疫发生,然后,去游说大户人家募捐,或者,去大户人家借粮,尽量减少饿死的灾民…”
童尚书静静的听着,微微的点头,等女儿说完了,才反问道:
“你知道人家南塘县令如何安置的吗?”
“不是!爹,还真送去南塘县一万灾民啊?”
“当然,你以为爹是为了考你啊?”童尚书瞥一眼女儿道。
“这…朝廷不是欺负人吗?”童瑶瑶有点着急了,她在为那个少年鸣不平。
“莫急,你不想知道人家县令是如何办的?”
“对呀!他怎么处理的?”童瑶瑶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问道。
“人家一点都没有为难,轻松搞定,连皇上都惊叹不已……”
“啊!”童瑶瑶惊呼一声,小嘴张开成了一个o型。
于是,童尚书便把事情的原因、结果一一道来。
“以工代赈”的故事听得童瑶瑶两眼发光,拍手叫绝:
“爹!他真是个奇才。”
“是啊!我看一点不输你这个京城第一天才的。”童尚书笑道。
“爹!你又取笑女儿…”童瑶瑶撅起小嘴道。
“哈哈哈,孙刺史的两次刁难,都被那小子轻松化解,有意思…”
“还有,你知道他把修路延迟动工为什么吗?”片刻,童尚书又笑问道。
“没筹备好?”
“不是,那小子把准备修路的两千灾民,都安排在孙刺史的亲戚家里了,说是修整一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