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大风面前,放在一些在本地极其常见的食材。
而这些食材,就是这一次的特色农产品。
箐源猪的猪肉,箐源羊的羊肉,箐源牛的牛肉,腊肉,箐源鸡,蕨苔,马桑菌,羊肚菌,竹荪,木耳,香椿,羊奶果……
“张总,陈大哥,今天的菜,主打的就是创新。我将利用这些食材,进行组合,搭配出独属于箐源的特色风格。请你们拭目以待。”
“播州地区的口味,受到了来自渝州,益州,荆州,邕州,云州五地的影响,以辣为主,又偏爱香辣,麻辣,酸辣。”
播州地势崎岖不平,但同样,也是交汇之地。
在众多口味的影响中,逐渐形成了自已的风格。
“首先是猪肉。放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猪肉,来头不小,是箐源香猪的猪肉。箐源香猪体型修长,和其他猪种不同,箐源香猪酷爱运动,一年最多能长到两百多斤左右。肉以瘦肉居多,肉质细腻,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目前在箐源地区,香猪因其出栏时间长,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如果我们做特色农产品的话,是一种好选择。”
“箐源黄牛肉,和箐源香猪一样,箐源黄牛的体型比起其他黄牛更小,但肉质紧实,肌肉纤维偏多,并不适合用来做西餐的牛排,适合慢炖。”
“箐源麻羊,这是一个小种群的羊,只在播州北部地区,渝州南部地区存在。这也是目前播州主推的特色农产品。”
一种种食材,在郑大风的介绍下,逐渐展现自身的特点。
这也证明了郑大风所说的要自创菜式,并非一句空话。
一个厨师,要想自创菜式,就必须要对食材有着充分的了解。在大夏的历史文化里,菜和药,都讲究君臣相宜。
也就是主要的食材和次要的食材,以及各种调味用的佐料之间相适应。
“大风兄弟,我可以录像吗?我想这些视频对我们推广本地特色,应该会很有帮助。”
张啸见状,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点子。
“当然,如果能推广我的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我自然义不容辞。”
得到同意,张啸示意自已的秘书拿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
郑大风在几人的注视下,开始做菜。
某件事,做到极致,就脱离了事本身,上升到了艺术的程度。
郑大风,不愧为厨神之名。
特别是张啸这样见多识广的,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同。
厨师,是一个极其讲究经验和技艺的职业。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名厨的故事。
在大夏,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
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极大的满足,人们的追求从温饱变成了小康。所谓小康,就是要吃好。
什么叫做吃好?
吃的到底又是什么?
是食材的品质,厨师的技艺,更有甚者,是历史和文化。
然而再多的赋能,始终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物品和赋能,要名副其实。被赋能的东西,要担得起赋能的词汇。
抛开那些描述不谈,最直观的,就是人们的眼睛,鼻子,嘴巴所能感受到的。
一道道菜从郑大风的手里诞生,无论是摆盘卖相,颜色搭配,味道口感,都是张啸从未感受过的。
某些厨师会说,某道菜只有几分钟的寿命,超过这个时间,就非最佳状态。
郑大风对此并不以为然!
一道菜,无论是刚出锅的时候,还是温热的时候,冷下来的时候,甚至是回锅以后,都能达到一种新的口味上的平衡,而非只有所谓的几分钟的黄金时间。
当然,郑大风也不会瞧不起说这些话的厨师,毕竟他没金手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如果一道菜从出锅到完全吃下去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能懂得这一个小时之中的几分钟的这些厨师,在厨艺之上,已经颇有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