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很多都是走出去以后才慢慢发家的,大多是以讹传讹,谁都摸不清楚实际情况。
同村的都不清楚,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隐秘、混乱,以及……血腥。
不开玩笑的说,第一批富豪陈氏兄弟,井下从来不用村民。
用什么?
自己猜。
甚至两兄弟的矿井是否真的存在,清楚的人都不多。
村民一波一波的走,混得最差的,都在市里置备下房产和生意。
汪家坳是偏僻小山村,上面有镇,再上面有县,那么多人不在县里镇里讨生活,直接跳到市里,什么概念?
瞧不上县城。
鼓角下城区下洼村在90年代就是城中村,03年汪言家、汪云喜家、大姨家刚般到鼓角时,那破地方就传着要拆迁。
三家各自拿下一套300多平的小院儿,花掉当年的100多万!
具体多少,汪言不清楚。
但是回过头来看,那会儿正是鼓角最欣欣向荣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甩着膀子向钱冲,房价在全国所有的地级市里都排得上号。
之所以买城中村的房子,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是因为汪大元两口子住惯平房,愿意种点菜养点鸡什么的。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鼓角,农转非并不容易,买城中村方便处理,以后一旦拆迁,直接就能安置转非。
而且城中村的院子,本身就是投资。
当时是小姨夫给出的主意,眼光十分超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原本好久之前就已经立项待审来着,结果政策大变,拆迁一拖再拖,直到今天。
说回汪家。
到鼓角以后,汪大元两口子是做生意来着,前后折腾三次,各种血亏,然后木得办法,安安分分的打工。
就不是做生意的那块儿料。
大姨家里就强很多,虽然大姨夫病了好几年最终没救回来,败掉不少钱,可是大鹏哥去深市打工,砸锅卖铁能凑出一个房子首付,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而言,已然是神话。
大家的钱都是哪来的?
别问,问就是种地赚的!
汪大元同辈总共五兄妹,莫名其妙的只剩下大伯汪大有和汪大元,剩下三个怎么没的?
汪言只知道大姑是肺痨病死的,剩下两个伯伯,父亲始终讳莫如深。
但是汪言大致能猜到一些。
早些年,有些情况太正常了。
种种情况,不查则已,谁敢查……呵呵。
不和谐的事儿少说,反正,想摸透汪家的底,除非是犯下大案,惹来上层出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从二十年前一点点的捋起。
汪言身为亲儿子,都不晓得家里哪来的钱,只能肯定,父亲肯定没下过井,一直老实巴交的种地来着。
外人能查出个毛来?
陈氏兄弟关起来快有三年了,现在都没判,外面都传,好多事情没挖清楚,两兄弟咬死不松口,所以仍旧在办。
整个矿省到处都是陈氏兄弟,而且最近几年因为大环境,有些情况愈发隐蔽,动动嘴皮子就想搞清楚?
玩蛋去吧!
收手早的那批人,现在要么是什么委员,要么在南方做寓翁,甚至都有闻名全国的大企业家。
姓吕的那位姓闫的那位姓汪的那位,查去吧,据说前两位年年给胡润封口费不上榜,后面那位,工作室压根就不敢招惹。
所以,汪言并不是很担心。
不了解情况的人,查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