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培育出稻之后,又在带回来的种子中精心培育出黍与稷。神农心胸宽广,他深知人族常常因粮食短缺而忍受饥饿之苦。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五谷的滋养,他无私地将自已培育出来的五谷推广开来。他不辞辛劳地走遍了各个部落,向人族传授种植五谷的方法和技巧。他亲自示范如何耕地、播种、浇水、施肥,耐心地解答人们的疑问。在他的指导下,人族逐渐掌握了种植五谷的要领,粮食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神农的无私奉献得到了人族的尊敬和感激。人族纷纷传颂他的功绩,将他视为农业之神。
黍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秆非常粗壮,笔直地挺立着,高度在40到120厘米之间。它们通常是单独生长或者只有少数几株聚集在一起,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分枝的情况。在节处,黍的茎干密集地覆盖着髭毛和疣基毛。
黍的叶子包裹在叶鞘内,叶鞘较为松弛,并同样被疣基毛所覆盖。而叶舌则呈现出膜质状态。黍的叶片形状呈线性或线状披针形,长度大约在10至30厘米之间,宽度约为5至20毫米。这些叶片的表面可能会长满疣基的长柔毛,或者完全没有毛发,同时叶片的边缘常常显得比较粗糙。
圆锥花序或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呈现出一种优美的下垂姿态,长度在10至30厘米之间。它的分枝粗壮或纤细,具有明显的棱槽,边缘则覆盖着粗糙的刺毛,下部光秃无物,而上部则密集地生长着小枝和小穗。这些小穗呈卵状椭圆形,长度约为4至5毫米。它们的颖片质地如纸,无毛,第一颖呈现出正三角形的形状,长度大约为小穗的一半到三分之二,顶端尖锐或锥尖,通常具有5至7条脉络。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有11条脉络,其脉络顶端逐渐汇合形成喙状。第一外稃与第二颖相似,但具有11至13条脉络。内稃透明如薄膜,短小精致,长度为1。5至2毫米,顶端微微凹陷或深度分裂成两部分。第二小花成熟后,根据品种的不同,可以展现出黄色、乳白色、褐色、红色和黑色等多种色彩。第二外稃的背部圆润光滑,具有7条脉络,内稃则具有2条脉络。鳞被较为发达,长度约为0。4至0。5毫米,宽度约为0。7毫米,多脉络且由一级脉分出次级脉。
颖果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其大小和形状会因为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种子胚乳约占谷粒的一半,种脐呈点状且颜色为黑色。
黍是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但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交现象,平均异交率为2。7%。异交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天气条件、种植密度等。
黍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每年的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之间。播种时,可以选择行距为33-40厘米或25-27厘米的方式进行。由于黍种子颗粒较小,播种深度应适中,一般建议在4-6厘米之间。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播种量,每公顷大约需要12千克左右的种子。这样可以保证黍苗生长均匀,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黍的苗期,由于植株较小,根系尚未完全发育,此时浇水可能导致土壤过湿,影响根系呼吸和吸收营养,甚至引发病害。因此,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而是通过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来促进根系向深处扎根,从而形成强壮的根系。这种控上促下的方法有助于培育出健壮的幼苗。此外,中耕除草也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减少杂草竞争,促进幼苗生长。
早间苗可以避免幼苗过于拥挤,防止出现苗荒现象。合理的间苗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养分,有利于培育壮苗。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留苗方式包括单株等距留苗、错株留苗和撮留苗三种。这些留苗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拔节抽穗期是黍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非常大。在此期间,需要及时补充肥料,以满足植株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同时,要注意防旱涝,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可以根据土壤情况进行适当的轻浇,但要避免过度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或积水。而在雨水较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雨涝积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土壤通气良好,防止倒伏。这样才能确保黍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稷,又称粟、谷子等,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根据籽粒的粳糯性,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粳者称为稷,糯者称为黍。稷通常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稷为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
秆:粗壮且直立,高度可达40至120厘米。秆可以单生,也可能会有少数几株丛生在一起。有时候,秆还会有分枝。每个节间都密布着髭毛和疣基毛。
叶鞘:松弛,表面覆盖着疣基毛。
叶舌:呈膜质,长度大约为1毫米,顶端具有长约2毫米的睫毛。
叶片:形状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度一般在10至30厘米之间,宽度则为5至20毫米。叶片的两面可能会长有疣基的长柔毛,但也有可能无毛。叶片的顶端逐渐变尖,基部接近圆形,边缘通常较为粗糙。
圆锥花序展开或较为紧密,成熟时会自然下垂,长度大约在10到30厘米之间。分枝粗壮或纤细,表面具有明显的棱槽,边缘还生长着糙刺毛。花序的下半部分没有被覆盖物遮挡,而上部则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枝和小穗。
小穗呈现出卵状椭圆形的形状,大小约为4至5毫米。颖纸质,没有毛发覆盖。第一颖片呈现正三角形,长度大约是小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它的顶端尖锐或者锥形,通常有五条到七条叶脉。第二颖片与小穗等长,一般有十一条叶脉,这些叶脉的顶端逐渐汇聚形成喙状。
第一外稃与第二颖相似,具有11至13条叶脉;内稃透明且呈膜质,较为短小,长度约为1。5至2毫米,其顶端略微凹陷或深度裂开成两部分;第二小花大约长3毫米,成熟时会根据品种的不同呈现出黄色、乳白色、褐色、红色和黑色等颜色;第二外稃背面呈圆形,表面光滑,具有7条叶脉,内稃则有两条叶脉;鳞被相对发达,长约0。4至0。5毫米,宽度大约为0。7毫米,有多条脉络,并从一级叶脉中分出次级叶脉。胚乳的长度占谷粒的一半,种脐呈点状,颜色为黑色。花果期通常在7月至9月之间。
稷喜欢充足的阳光,对强光有一定的耐受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旱能力,可以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生长。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地,但却不耐寒霜和湿涝。稷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通常选择在旱地进行播种。
稷的播种季节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一年中的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然而,最佳的播种时间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以及每年秋季的八月底至九月初。这个时间段内,气温基本保持在十五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雨水和光照条件相对较为理想,非常有利于稷的生长发育。因此,这两个阶段被认为是最适宜稷生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