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荀此举是准备了很久的,辽东之事仅是一个契机。
主要是看李承平是否值得大家押注。
从黄榜张贴开始,乃至于后面的琼林宴以及宴饮,孔荀早已觉察出咱们这位状元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好好君子。
新科进士单拎出来其实算是一艘行驶在茫茫大海的孤舟,孔荀不是什么官宦子弟,家里经义传家顶多算是累世乡绅。
要说永兴帝点他们这三个寒门子弟为一鼎甲,没点深意是不可能的。
孔荀与世修降表的曲阜孔家可不是本家,没有那么大的牌面。
向大哥靠拢是他们这类朝中关系浅薄官吏的本能,多番试探才是真心投靠的表现。
原先孔荀早就打算好了,先在翰林院熬资历多结交,后面再想办法外放担任一省提学,走常规路径晋升。
但看了李承平的多次动作后,他便又有了其他想法,每个入仕的年轻官吏都有一颗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心。
平平淡淡有时候也不是真,想要有所作为是新科进士的普遍想法。
但他们经过十年寒窗早就认清了形势,不是当年那个初到科场,畅想未来的单纯士子,多方抱团才是真切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确途径。
而且自打晓得李承平与赵琳的关系后,他的想法便愈发强烈。
赵琳致仕多年,但他的门生故吏委实不少。
尤其是科道言官这一类政治遗产对李承平助益不小,因为赵琳当年就是深耕都察院,与清流言官打的交道最深厚。
加之李承平后面还有王明觉这么个便宜座师帮扶着。
王明觉的老丈人是谁自不必多说,正因为汪阁老的存在,已经让不少人天然的将李承平划归汪阁老一方。
李承平事实上成了新科进士的魁首。
任何党派从没有一切主张必须遵守党魁的说法,无利可图等待大家的只能是分崩离析。
孔荀今日所言不只是他自己一人所想,其实还代表一部分家境优渥却苦无门路新科进士们的集体想法,这些人还不少。
是向李承平靠拢获利更多,还是按部就班收获更足,这是他们考虑的。
庄方也恰到好处的安静下来,静静思索着。
孔荀好像早已预料到李承平的反应,问道:“久安可有其他想法,是否赞同首辅大人方略?”
大乾是没有党争的,但抱团取暖的团体那是真不少。
最近几日严思勉的党徒在京城放烟幕弹造舆论:“辽东鞑子肆虐边关,肆意杀戮汉民,不识王化天必降雷霆。”
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打。
李承平沉默片刻,他大概猜出了孔荀的试探靠拢之意,接下来能否与他们那一帮人打成一片就看他怎么说怎么做了。
李承平一脸真诚道:“时少师汪师在朝廷,见吾沉毅渊重,深相期许,几位阁老所议乃是老成持重之言,我深表赞同。”
孔荀和庄方面色一喜,对李承平的说辞很是满意,说起话更是亲近几分。
李承平暗自感慨,现在的人不好骗啊!
不拿出点实际的,这些人真不会听你口嗨几句就生死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