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性魅力比较自卑的人,也容易沉迷于虚拟性爱。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由于无法见到对方真实的样子,躲在屏幕后面的人会感到很有安全感,不用考虑服装和发型是否得体,也无须担心自己的容貌和气质是否迷人,更不必担心会被异性拒绝,这就使人们体验到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虽然这感觉也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但会给此类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因此会愈加痴迷于虚拟的情爱。
精神空虚,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关系不满意,也可能会让有些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的虚拟性爱中去。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而没有得到有效纾解的人,会在压力之下选择沉迷互联网虚拟性爱来逃避这种压力和挫折感。还有些人则会因为无法处理情感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在愤怒和绝望的情绪下,赌气式地开始虚拟性爱,以这样的行为对伴侣进行“报复”,却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有些人在感受到精神的空虚时,为了逃避和压制这种空虚感,也可能用虚拟性爱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非理性的填补。
虚拟性爱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难以估量的危害性,是两性关系中需要关注的新问题。
美国的性学专家阿尔库珀博士认为,互联网那种独特的可获得性、可购买性和匿名性使网络性活动对有些人深具魅力。这三个因素让网络上的虚拟性爱变得唾手可得,并且充满某种黑洞般的诱惑和吸引力,让那些缺少意志力且情感空虚的人无法自制。但这种网络虚拟性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人的可拍照手机和摄像头无处不在,人们很难预测自己的行为会在什么时候被公之于众,从而影响他在现实中的正常生活;其次,由于网络上的虚拟性爱会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势必会影响到日间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这种爱好和习惯若被伴侣发觉,还会进一步影响婚姻和家庭的安定——如果不注意调节,互联网虚拟性爱势必成为婚姻关系中无法忽视的“第三者”。
90%以上的性功能障碍是心理问题
晓东刚30岁出头,和妻子结婚五年了,可是最近在滚床单时他却越来越无力应付,主要问题是勃起困难。为了避免尴尬,他要么借口加班而晚归,要么就是晚饭后躲在书房里不出来,其实就是尽量不要与妻子同时睡觉。虽然妻子并没有抱怨什么,还温柔地安慰他,可是他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常常郁郁寡欢,而他的情绪状态更进一步加重了生理症状。
晓东就是遇到了所谓的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即滚床单时无法正常进行或无法获得满足。男性会出现的症状如勃起困难、早泄、阳痿等;女性则可能出现疼痛、痉挛、高潮缺乏等。性功能障碍一般不会有器官性的病变或异常,而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也被称为性心理功能障碍。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人们遭遇性功能障碍呢?
在缺乏正确有效的性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里的男性中心主义反而使男性深受其害。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专门讨论过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男性相信,性器官的尺寸、勃起的硬度和交媾的时间,是体现“男子汉雄风”的绝对标准,同时也是带给女伴性愉悦的唯一“利器”。由于脑海中有一个和滚床单有关的完美蓝图,男性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情况和表现与那个蓝图做比较——可惜只有一部分人能达到所谓蓝图的标准。所以,一旦在滚床单时出现了与蓝图中不符合的情况,就会带给男性巨大的焦虑和压力感,因而带来或加重性功能障碍的症状。
另外,将滚床单中的表现与男性尊严直接挂钩所带来的压力,也是让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凶手之一。
性是亲密关系晴雨表,伴侣的性功能障碍往往是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明确信号!
原本滚床单时一直很顺畅的,结果后来开始出现问题,那往往是伴侣关系已经亮起红灯的重要信号!人们常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但那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事实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对那个让他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产生性冲动,尤其是当那种负面情绪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愤怒的时候。对性对象不加挑剔的男人尚且如此,常常把性当作是爱的表达方式的女人就更加无法做到与那个让她愤怒的人滚床单了。
有国外的相关资料显示,有47%的男性认为,造成他性障碍的原因是与伴侣的关系不和睦,而来自他们配偶的数据是68%。有性学专家研究发现,伴侣们长期在缺乏爱意的情况下滚床单,正常的性反应过程不能被完成,是影响性功能的因素之一。本节开篇中提到的晓东,便是因为妻子一贯强势的做派,让他对婚姻关系逐渐心生怨怼。可是,二人之间并未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机制,这些被搁置的情绪就逐渐蔓延出来,影响了他对滚床单的兴趣,从而导致勃起困难。
不良的性经历(尤其是发生在幼年或青少年时期),如遭遇性侵犯、性侮辱或性虐待等,都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性功能障碍。
一些伤害性的性经历会让人们对性产生厌恶感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感觉没有被及时处理,而是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么,在日后的滚床单中,如果发生了什么特别的诱发事件,如滚床单时受到责骂、掐咬等(类似早期伤害性的性经历的场景和体验),极易引发早期经历中的创伤记忆,也容易导致个体发生性功能障碍。
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明显症状是缺乏性欲,若不加以治疗,也可能会逐渐导致性功能障碍。
大脑才是人体最敏感、最重要的性器官!因为性欲是从大脑开始传导的——首先是脑部的神经传导素将一些滚床单的信息通过脑细胞进行传递,然后人体通过血液的流动将信息传达到性器官。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并演变为抑郁症或焦虑症时,体内的传导素就会处于失衡状态,因而无法顺利传递滚床单的信息,自然就会导致性欲低下甚至毫无性欲。同时,体内传导素的含量过低时,也会有麻痹人的性愉悦神经,并进一步影响性功能与性感觉。
这是很多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之所以性趣低下和弭患性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原理。
在生活中,像晓东这样由于心理因素而引发性功能障碍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研究者称,90%的性功能障碍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真正由器质性引发的性功能障碍其实是少数。男性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这样或那样关于性的尴尬,但如果有正确的性观念,以及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调整,一般都不至于演变为所谓的性功能障碍。换个角度来说,改善性功能障碍应主要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而不是过多去关注生理性因素。
不要怀疑,真的有人对性毫无兴趣
随着人们性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有些国家已经颁布法令承认同性恋婚姻,同时各路专家和媒体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就在这个时候,一则新闻又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和讨论:加拿大一位副教授盖特的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约有7000万人不是异性恋,也不是同性恋或双性恋,而是无性恋。
所谓无性恋者,并不是说他们身体或心理有问题,或者性别取向不确定,也不是害怕或无能力建立亲密关系,更不是暂时地失去对性的兴趣,而是他们根本就对性爱(无论同性还是异性)丝毫不感兴趣!他们中的有些人处于单身状态中,也有些人是已婚并且还有孩子,但后者声称在他们的婚姻里,只有很少的性,对他们来说,性不是常用来表达爱的方式,而更多地用亲吻、拥抱、一起活动等方式来表达。
有人说无性恋者分明就是性冷淡,也有人认为无性恋者是由于在两性关系中受伤太重而对自己采取的保护措施。由于这个群体刚刚“涌现”出来不久,关于他们的相关报告自然就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对这个现象有种种的猜测和观点也是很正常的反应。那么,无性恋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无性恋一族早就存在,只是随着近年来人们性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他们才从社会边缘状态走出来,敢于宣称自己的性主张。
实际上,早在2004年时,盖特博士就分析过一份英国人在1994年做过的性吸引力调查。他当时发现,在18000个调查对象里,约有1%的人坦承无法从任何人(无论同性还是异性)那里感受到性吸引力。到了2012年,这个数据增长到被调查人群的3%,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无性恋者早就存在,只是人们是否愿意公开承认而已。
或许在以前的很长时间内,无性恋者对于要不要谈论自己对性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毕竟他们不需要像同性恋者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也不会因自己的习惯而带来什么生活上的不便,所以公开宣告自己的性主张的意愿就不那么强烈了。
佛家和天主教之所以要求其门众禁欲,实则是当人追求精神空间到达一定的境界时,就真的会达到无欲无求的状态,这与无性恋者更注重精神追求的特点不谋而合。
只可惜佛祖忘记了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有着各不相同的执妄和物质欲,这些因素使有些人即便再认真修行,也依然有很大可能会一辈子无法达到那种至高的境界,即放下人类本能的性欲和物欲。
而很多无性恋者之所以声称对性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却保持着对人、生活、事业等方面的热情和兴趣,那大概与他们更多地关注精神世界的生活,更多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关注心灵的成长有极大的关系。
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用在无性恋者身上再合适不过。
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无论如何不能真正百分之百体会另外的人如何去感知他自己的生活,这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别人吃冰淇淋时的感受。即使我们吃了与那个人同样牌子和口味的冰淇淋,也只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感受而已。
关于无性恋者的生活,只要他们自己感觉是很舒适的,那么别人是无权进行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