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新书剑恩仇录 > 第624章 异端更可恨(第1页)

第624章 异端更可恨(第1页)

“请定东京于临淄?”

青州刺史李忠扫视这篇建言,然后目光看向眼前的商业巨子,东郭长安。

东郭氏乃是齐地巨贾,依靠上万煮盐徒附,在新末成了临淄实际的掌控者,齐王张步控制青州时,这东郭长安接受了绣衣卫的策反,在魏军破临淄时出力甚多。战后,他也得以躲过幽州突骑对齐地富豪的大清洗,继续作为临淄父老的代表。

在李忠看来,东郭长安能居富而安,不是没缘由的,这是个极其聪明的人,面对随时可能将屠刀对准自己的魏军,东郭长安颇为大方地送粮,还给耿车骑提供了大批冬衣,面对魏国官吏,东郭长安也不拿自己当地头蛇,甚至拱手让出了对他家至关重要的鱼盐产业,令人惊愕地双手支持魏皇重新将齐地盐铁收归国有。

虽然东郭长安在临淄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甚少插手政事,尽量不与李忠发生矛盾,然而就在第五伦即将巡狩青州的当口,东郭长安却一反常态,颇为殷切地来拜谒李忠,希望他能说服皇帝,将东京定在临淄城。

“然也。”东郭长安说道:“我朝明确五京之制,如今西京、中京、北京皆有,唯独东、南两方尚缺。南方吴王刘秀还在负隅顽抗,尚且不论,但魏国疆土已东有东海,青徐兖州皆服,也是时候定下东京所在了。”

李忠肃然婉拒:“定都事大,自有陛下和朝中公卿谋之,恐怕不需东郭先生操心罢?”

东郭长安连忙下拜:“自当如此,但小人身为临淄人、青州人,总会不由替这座城郭担忧啊。”

他抬起头:“刺史也是青州人,当知昔日临淄何等繁华。”

东郭长安用颇为怀念的语气,追溯起这座大城过去的辉煌:“小人听儒士说过,临淄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最盛时有十万户!超过了长安!长安才一百六十闾,而临淄足足三百闾,庄岳之间,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不仅是人多,还富庶!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蹴鞠者。人人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在这种城郭做商贾,能赚大钱!庄岳之间,市租千金,正因如此,王莽才在临淄设五均司市师。”

“临淄亦不止于商贾财货,各地文士也纷纷来此就学,稷门外的学宫,最盛时聚集了二三千人!此乃东方太学。”

李忠也不由动容,他作为青州人,没少听人说起这座城市的往事。

这时候,东郭长安语气却变得哀伤:“然而临淄衰败了,人口上,休说十万户,连战国时的七万户都不曾有,大乱后,仅于四五万户。”

“市坊也萧条,各地裂土塞路,商旅断绝,临淄就像断了水的池塘,慢慢枯掉。”

“最后是士人,哪怕圣天子扫平张步,临淄那些士人,为了谋官职,也都往长安、洛阳、邺城走,不愿留在本地。”

“敢问刺史,临淄何以至此?”

面对东郭长安的疑问,李忠总不能说,是被魏军幽州兵团给祸害的吧,他们真没屠临淄,只对周边郡县抢得狠了一些……遂敷衍地甩锅道:“是因为王莽乱政,张步占齐,战乱所致。”

东郭长安却有不同的看法:“不然,临淄之衰败,早在百年前就开始了。”

他朝李忠作揖,展现出这位商贾巨子别具眼光的一面:“小人窃以为,临淄之所以兴盛,不止是此地乃坤德之膏腴,而神舟之奥府,还因为临淄是姜、田、刘三姓齐国都城,千年以来,人、财、文皆汇聚于此。”

作为生意通,东郭长安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行政中心对人口、财富的聚集作用,以及人口基数上来后,产生的文化辐射效应。

但临淄作为齐地绝对中心的历史,在百多年前戛然而止了。

东郭长安道:“汉初时,因,谋士说齐地乃十二之地,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故使长子刘肥为齐王,辖下七十二城。”

“然自刘肥死后,齐国便日益分割,先是一分为三,济北、城阳封了出去;到了汉文帝时,再分出五国。”

自那时起,临淄不再是整个青州的中心,什么胶东、胶西、菑川、济北各国自有都邑,原本要汇聚到临淄的人口、财富也分散了,发展减缓甚至倒退,至于王莽的五均六筦和赤眉兴兵扰乱青州商道,那只是最后一击。

东郭长安就像是飘浮在江面上的鸭子,这江水是冷是暖,他总算能敏锐觉察到,这位东郭先生有种预感:

“若再如此下去,临淄将愈发靠边,越来越衰败。”

作为临淄大贾,一旦这座城市竞争力不再,他的家族也将走向末路!

李忠听罢后,却觉得东郭长安危言耸听了:“东郭先生多虑了,临淄,不还是青州刺史州治,本官依然在此办公么?”

东郭长安只不好直说,刺史不比郡守,依然是中央直派的监察机构,经常满州跑,治所也随时可能挪位置。但一旦临淄成为大魏“东京”,就不容易撤销了。

但见李忠的态度依然持两可,东郭长安一发狠,说起另一件事。

“近日陛下在曲阜祭拜孔子,定五配享,刺史定已知晓。”

这是轰动天下的大举动,李忠也是读圣贤书的,自然知道,但这和东京的选择有何关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