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召唤天下归一123 > 第 33章 制定制度(第1页)

第 33章 制定制度(第1页)

第三十三章:制定制度

张宁在返回西陵城之后,便开始筹备建国的事宜,首先就是定下了国号和都城,国号为夏,都城便定在了江夏第一城西陵城。

在确定好国号与国都后,张宁紧接着下达命令给刑曹部门开始筹备拟定法律规章制度,并要求礼曹部门负责规划制定礼仪规范等事宜。

他深知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律法体系作为支撑;同时也明白道德礼教对于引导人们行为举止、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礼法,让张氏治下的百姓,慢慢从楚人转变成夏人

于是乎,各相关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刑曹官员们日夜操劳翻阅典籍资料参考历代王朝律法条文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反复推敲琢磨力求精益求精;而礼曹方面则组织众多文人学士共同商讨集思广益既要传承华夏传统又需兼顾时代发展需求以确保所订立之礼法能被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

楚王延六年,七月初十,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忙碌工作终于初步完成各项任务草案呈交于张宁审阅审批。

看着眼前这密密麻麻堆积如山厚重文件夹里装满字斟句酌精心编写条条框框律令章程以及详细全面礼仪准则说明张宁露出满意微笑。

与此同时,负责礼仪典章事务的礼曹已经精心挑选好了举行建国大典的黄道吉日,那就是明年,即楚王延七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被称为“龙抬头”,据说是龙从冬眠中苏醒、崭露头角的吉祥之日。

张宁深知这个日期的重要意义,他态度坚决地命令掌管工程建设的工曹务必在明年二月初二之前完成王宫的建造工作,他要求工曹全力以赴,争分夺秒,确保王宫能够按时竣工,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盛典。

在张氏统治区域内的各个部门都忙碌地筹备着即将到来的建国大典之际,张宁同样也毫不松懈,他深知这次盛典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项更为关键且紧迫的任务等待着他去完成——那就是亲自主导制定新国度建立之后各级官员职位以及爵位封赏等相关事宜。

这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和周详规划,每一个官职的设定都必须符合国家治理需求,并能够有效推动各项事务顺利开展;而每一个爵位的封赏更是关系到众多人切身利益及社会稳定。因此,张宁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仔细研究历代典章制度、同时结合前世,各朝各代的爵位等级。

中央的官职体系主要由三卿六曹构成,每个职位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此之下,还设有众多细分的机构,这些机构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覆盖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然而,与中央相对应的地方行政区划则因张氏所占据的领土范围有限而有所不同。目前,张氏仅掌控着江夏郡和长沙郡这两个地区,于是决定延续传统的郡、县两级制度。这种简洁明了的地方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确保政令畅通、治理有效。

关于爵位这一方面,现如今各个国家之间可谓是大相径庭,但其中绝大多数仍旧沿袭着周朝时期所订立下来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类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当然啦,也有一部分国家在此基础之上又额外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君爵”。

张宁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延续传统的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度,但他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创新性的变革。与过去以封地作为封赏方式不同,张宁创造性地提出用钱粮来替代封邑。具体来说,如果某人被册封为具有五百户规模的爵位,那么每年他将根据国家当年的财政状况,获得相当于五百户产出效益的钱粮作为赏赐。

这种改革措施意义重大,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的团结与稳定。通过取消实际的封地,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坐大,有效抑制了分裂割据的潜在风险。同时,以钱粮作为封赏依据,使得爵位的价值更具现实意义,激励人们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而且,由于封赏数额直接与国家财政挂钩,可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各级官员的积极性。

此外,这一举措还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没有了封地的羁绊,官员们将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积极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而国家则能更灵活地调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楚王延七年,正月初一日,张宁召开了建国大典前的会议。

张宁笑着说道:“诸位,如今距离立国大典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立国之后,本侯会对所有有功之臣,这段时间,本侯制定了立国之后对于爵位封赏的制度,诸位可以看一看。”

说罢,只见一名仆人迅速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书简,并开始向在座的众人依次传递。每个人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接过这份书简,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有的人看完后,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对这个封赏的制度颇为不满;而另一些人则如释重负般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似乎对书简中的内容感到颇为满意或者安心。

看着眼前的众生百态,张宁也是很清楚,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总会有不满意的人在的,而且张宁相信,不满意的人肯定比满意的人多,毕竟很多人对于分封制还是有很深的执念的。

见状,张宁说道:“这封邑的制度,本侯借鉴了周室、晋室、楚室的结果,分封虽好,然过于削弱国家之实力,但是,有功之臣又不得不赏,故而,本侯采用采邑替代封邑,如此,一来既可让有功之臣得到该有的封赏,二来又能维护国家之统一。”

“君上英明!”张宾、上官节、刘巴等一众有识之士对于张宁的做法很是满意,毕竟周、晋、楚都是因为分封而消亡的,因此他们很怕新生的夏国也会步上如此的后尘。

而其他对分封制存在幻想的人此时即便有意见也不敢提,毕竟一不小心就被扣上破坏国家统一的帽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