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迷茫之下。
杨佑这边,他开始一字一句道:“此乃岭南之地《授田策》。”
随着杨佑这一句。
在场众人的神色,都是带上了一阵的迷茫。
“《授田策》?殿下,此为何物?”
伴随着这些人的询问。
杨佑便是一五一十的为他们解释了起来。
这所谓的《授田策》,是在这半年以来,杨佑和诸葛亮一直商讨的一个东西。
而在这半年来。
诸葛亮和杨佑商讨了无数次,却一直是没有能达成一致。
无数次的讨论,一次次的细化,修改……
最终,是在诸葛亮前往洛阳的前夕,两人才是基本达成了共识。
而这,也就是杨佑现在手中的这份《授田策》。
也就是所谓的岭南土地分配计划。
眼下的岭南,历经天灾战乱。
虽然在杨佑入主之后,在南海的政策,是吸引了不少的流民前来。
但是,总体情况,依旧是属于地广人稀的阶段。
因为人口的缺失,以及地方控制的不到位,大批的良田荒废,无人耕种。
而在此前,杨佑实际控制地方,也唯有南海郡一地。
其余地方。
部族林立,割据一方。
所以,这份《授田策》,也只有在现在,整个岭南归于一统之后,方有用武之地。
而具体的分田政策。
以眼下岭南的情况,自然不可能是做到以人均为基准做到均分。
那样的做法。
别说是现在的岭南了,哪怕是在后世,也是不现实的。
隋朝的行政区划,以府、州、郡、县、乡、里为基本单位。
当然了,这样的区划,只在汉人的主要聚居地。
延伸到了岭南这样的多部族地区,却有些难以为继了。
在杨佑和诸葛亮的统筹下,这《授田策》将各部族的地方,都是囊括了进去,同样采用县、乡、里为行政单位。
而授田的对象,也是以里为基本单位进行。
“同一里中,土地平均分配给一里所有成员,而在所分之地中,定下一个口粮田的基准,若一亩之田,可产粮五石,一人一年口粮为十石,则每人需授田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