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从后面汤葵的口中他才知道具体的卫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和郑国一样,整个卫国行的是州郡制度,在划分了三郡给郑国之后,整个卫国还有十三个郡。
可以说划分给郑国的都是最贫穷的的州郡,而且有一个州郡还在卫国腹地中,他们想要拿,随时都能拿回来。
在卫国,几乎是举国皆兵,每个人上街都会带上武器,就连妇孺儿童也是一样,可谓是民风彪悍。
也就是为什么卫国军民战斗力一直比郑国强的原因。
而且在卫国有一项规定,在郑国人看来是十分不可靠的。
战场上的军功以人头数计算,相应的军功可以换取爵位,也导致卫国军队的嗜血性,对敌人毫不手软,有时候甚至因为要收割人头出现争斗的情况。
卫国靠近北方蛮荒之地,在北方边境常年驻军,而在南方也有足够多的军队守卫。
在这些军队之上,是一个一个贵族,在卫国贵族的全力也很大,能够圈养私军幕僚,虽然人数有限制,可这种情况再郑国是不被允许的。
像是之前所说的亲王,卫武王他的私军数量就在一万左右,有时候他们足以决定一场小型战役的胜负。
有时候战争的胜负并不是依靠人多,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人越多反而是坏事,如果说卫亲王的私军强悍一些,对整个卫国的格局来说就不一样了。
卫武王同等级的亲王还有两个,一个是卫恭王另外一个则是卫阳王,这就是邓子云奇怪的另外一点。
当时的三个亲王距离皇宫并不远,即便是周铭造反,他们也完全来得及护驾,就眼睁睁的看着周铭上位还没有任何反映。
要是论皇位,这三个亲王任何一个人都能当皇帝,可是他们都没有,在事后还公然的拥护了周铭。
当然邓子云也在猜测,说不定周铭真的有这个魅力也说不定。
“这卫武王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邓子云心中一头雾水。
这时候他突然回想起来一件事,卫亲王既然参与了十多年前的郑卫之战,被击溃后突然卸去军职,这一点或许有关。
郑国这些年对卫国的态度不断在发生变化。
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事不关己,只有少数主战派想要带兵击溃卫军。
到了大溃败的时候,开始出现主张投降的人,很多人开始陷入绝望,叛国投敌的比比皆是。
后来到邓明临危的时候,带领郑国军队大败卫国,国中开始出现主战和主和两个党派,也是随着人心的齐聚很多人不在认为这些事事不关己,处在一种平衡状态。
直到后来,主和党的势力越来越大,最终战争才平息下来,这么多年了,两国之间交好,很多人都开始忘却了当年的耻辱,除了军部的少数人,其他人都认为卫国并不可怕。
在郑国尚且如此,那卫国当中肯定也有同样的划分,战还是和这些人入了卫国国都之后肯定要划分清楚。
“你知不知道,在卫国当中有那些人是主张与郑国交好的,还有那些是敌视郑国的。”邓子云道。
这次进了卫都就要先拉拢他们进去自己的这方阵营,也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现在的郑国还不没有从当年的阴影中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