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事与愿违,苦苦支撑两日之后,冯信方才得知施琅已率部朝安溪进发的消息。清兵见状,也主动后撤二十里,暂时停止攻城行动。
清军退兵之后,才惊觉他们的老巢海邓已经被郑成功的军队攻占,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继续撤退。
与此同时,侍卫匆匆赶回禀报郑成功:“启禀延平王,施琅他……”
“他究竟怎么回事?赶快如实道来!”郑成功一脸急切地追问。
“施琅表示现在海邓城内防御空虚,正是进攻的绝佳时机,于是他带领两万士兵径直朝着海邓冲杀过去。”侍卫低垂着头,根本不敢直视郑成功的眼睛。
"可恶至极!莫非这施琅真有叛国之心,企图谋反不成?此前本王已经连续两次催促他出兵攻打海邓城,可他竟然毫不理会。如今命令他前去解救安溪之危,援救冯信将军,他竟敢背道而驰,转而攻打海邓!
"郑成功怒火中烧,气得将手中紧握的茶杯猛地砸向地面。
"刘国轩听令!立即调集五万精兵强将,火速奔赴安溪支援冯信将军。
"郑成功怒发冲冠地咆哮着,
"本王决心亲自挂帅出征!
"
刘国轩深知形势危急刻不容缓,不敢有丝毫延误,连忙着手调动军队部署,并紧随郑成功一同踏上征途赶赴安溪。郑成功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去解围安溪,然而他们与安溪之间的距离比起施琅更为遥远。而且因为兵力众多,所需粮草军需物资也相应增加,所以行军日程预计需要五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大军出发后行进了两天,忽然有人快马来报:
"延平王大人,安溪之围已然解除!冯信将军派遣小人送来书信一封。
"
郑成功打开信封,见冯信写的:“禀延平王,安溪之围已解,我军损失惨重,守城一万兵马只剩不到三千人。若施琅迟来半日,恐怕安溪已落到清军手中。好在施琅驰援,方解安溪之围。”
郑成功看完信件之后,并无半分喜悦之情,反而怒发冲冠、破口大骂道:“倘若不是施琅救援来迟一步,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众多军士白白牺牲啊!”盛怒之下,郑成功立即下令让刘国轩率领麾下兵马折返营地,而他则亲自带着贴身侍卫及侍从快马加鞭地赶往安溪县城。
尚未踏入安溪城门,郑成功就远远望见许多军士正驾驭着一辆辆满载尸首的马车缓缓前行。毫无疑问,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已然殒命沙场,而他们即将被安葬于此。一路望去,只见那一辆辆马车上不断有鲜血滴落,仿佛将整条道路都染成了触目惊心的血红颜色。目睹这一幕,郑成功心如刀绞般疼痛难忍。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跟随自已南征北战多年,如今却纷纷长眠地下,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呢?
郑成功带着怒气冲向军营,只听得侍卫高声喊道:“延平王驾到!”
原本正在营帐内商议军情的施琅与冯信听闻此言,急忙起身出帐相迎。“参见延平王!”随着冯信和施琅跪地参拜,其他众人也纷纷紧随其后,异口同声地高呼道。
见到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郑成功却并没有丝毫要让大家起身的意思,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闪烁着怒火,声音也因为愤怒而变得有些颤抖:“施琅啊施琅!你竟然敢如此再三地违背我的命令!倘若你能早到两天,这场战争怎会打得如此艰难?又怎会导致安溪城中的数千官兵惨死敌手?”
施琅原本还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已立了大功,不仅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海邓,还解除了安溪之围。可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延平王劈头盖脸的责骂,心中不禁感到十分委屈,但面对盛怒中的郑成功,他又不敢有丝毫的辩驳,只能压低了声音嗫嚅道:“回禀延平王,此次共有五六万清兵径直攻打安溪,想必是海邓的守兵已被调离,致使海邓防守空虚。微臣未耗费一枪一弹便顺利攻下了海邓,随后马不停蹄赶来增援安溪,只是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