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大家各说了一下各自的消息后,就很快散了,毕竟刚才的攻城耗神耗力,就是不休息也得擦洗一番。
叶煜让人抬了水进来,先是简单清洗一遍身体后,穿着一件宽松的单衣,开始给自己上药。
他跟项燕打的时候都险象环生了,自然不可能一点伤都没有。不过并不严重,只是几道口子,并不影响行动,就是汗水碰上去略微有点痛。
也幸好他的铜甲护得周全,虽然项燕一直是往没护住的地方攻击,但是他人躲不开,稍调整姿势让剑锋落在护甲上还是可以的。
区区小伤口,也不在什么麻烦的地方,他自己一个人轻车熟路地就就搞定了。
左右暂时他也不需要出帐,只在里衣外穿了件衣服就往几案后一坐,给自己的部署查缺补漏去了。
他先前诈项燕去颖水的时候,曾把大军暂时停留在襄城,并且为了迷惑楚军,除本身的大军去了鲁阳之外,还分出了一股去向阳翟。
去向阳翟的军队不像寻常诈计中那般只有几千人,其实足足有几万人,否则根本迷惑不了楚军多久,更无法进行他其他的准备。
只不过这数万人却不是从他三十万大军里出,而是襄城的兵。
除此之外,在经过鲁阳、整顿军纪的时候,他再度分兵了。十万人过了鲁关入了宛城,由他一直信任的几位偏将,甚至包括了他的大弟子李由等人率领,合入到南阳郡的军队里。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棠溪遇袭的时候敌将会怀疑是宛城的兵,因为南阳郡的确有调兵的迹象,和阳翟一样。
当然,他抽出十万人来不是为了制造一个这样的错觉,他向来是个喜欢一箭多雕的人,迷惑楚军不过是其一罢了。
他开始是打算让南阳郡合军十多万顺淮水东行,相比起看似安全实则关卡重重的颖水,淮水才是真正的平顺。
它的源头从南阳郡桐柏山起,一直往东走,在和颖水交汇处附近就是寿春,南边是大别山,一路上只两个和棠溪差不多大小的城邑,路线曲折,非常适合潜行。
而他抽出来的十万人多半是不善水的旱鸭子,正好借此让宛城的将领给操|练一番。故而才只点了偏将,没让王贲他们去,不然压着人家一头也不好办。再说了只有两场小战,不必大材小用。
他想着拿下上蔡,这一片就算是掌控住了,另一边将淮水路过的两个城邑也悄无声息地拿下,两军汇合一起往东行。
到时候任谁都以为打完了上蔡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平舆,却不知他不走寻常路,根本没打算一个个去攻占这些城邑,而是直奔寿春上面的巨阳去。
不过这都是他原先的打算,这都得建立在项燕被引走,上蔡能很快拿下来的基础上。
项燕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也不至于让他的部署全部无效。
在从乐叔和蒙恬口中得知项燕可能没有中计之后,叶煜就立刻拦截了快要送出去的指令,换了新的部署。
有项燕在他这边和淮水是难汇合了,时间也对不上,所以他只能放弃,同样地也放弃了从那条路避开寿春直攻巨阳的打算,转而让那一军直接去寿春。
之后,秦军继续围城。围城在攻城战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办法,只是很多人都怀疑秦军真的有那么多粮草和楚军耗吗?
不管有没有,反正“上蔡城门被破,秦军围城,项燕不出”的消息是传了出去。
又不知是从何而起,反正楚国的都城巨阳城内都传着项燕兵败不出流言。
当然,这种流言刚刚传起来的时候不会有人相信,在楚国百姓心里,项燕的神往可比楚王负刍都要高。
但那一战传得极为详尽,秦国的水泥和混凝土都用来修造城墙了自然不是什么少数人知道的秘密。
水泥一向被穿得神乎其神,一夜成石那是纪实版,外头传的可还有什么一夜成城的,如此,楚国的百姓听闻叶煜是靠着水泥攻破了上蔡,反倒相信了流言所说。
这一信,流言自是在巨阳内风风火火地传播了起来,甚至都传到了宫中的楚王耳中。
楚王听了这流言,心中也惶惶起来,因为上蔡被封死,项燕的战报一直都没有传出来,他乍然听了这详尽的流言,倒比百姓信得还快。
“这可如何是好?”楚王唤来自己的近臣问道。
近臣想了想道:“上蔡还未被攻下,也就是说项将军还为大败,大王不必如此焦虑。”
楚王完全考虑不到这些,他只想起了春申君叛乱时的动荡,觉得秦军要是攻过来他不会有好果子吃,“若是等到他大败了,还有谁能抵挡得住秦军?我还听说有秦军从岸门来了,项燕被困,如何拦得住?”
倘若楚考烈王教导过他一二,负刍肯定不会这么窝囊无用,但他继位的时候连太子都不是,要不是当时局势混乱,宗室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公子,根本轮不到他继位。
他的近臣也不是什么朝堂上那些忧国忧民的重臣,只是得了个从龙之功一步登天的家伙。
近臣不是很清楚上蔡的情况,他见楚王如此考虑,真以为是项燕快败,也跟着想办法,“臣听闻先前项将军分兵十五万在陈邑,不如大王让这些人去支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