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都这样,东亚的就更别提了。
国际学校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讲的,哈罗好的时候是公学,不是公立学校,不是政府办的,是民办的公众学校public。school。
公校相当于古代大户人家的义庄与族学,私人办的公众慈善学校,招收的就是本地最贫穷的孩子,怎么可能是贵族学校?
欧美只有公立与私立,有教会学校,哪来的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是个教育产业里的生意,有钱就上。
教育环境好,小班制度,有钱人家孩子多,最少都是双语教学。基本都开国际预科IBDP,有的有美国承认的AP预科,更容易申请常青藤。
主要是环境,一路私立加名校出来的,与平民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生活习惯与做事的方式都不同,会融于上层阶级的那个环境,不让人感到突兀。
但反之,不接地气了,一个上屋抽梯就把你晾在上面了。
一旦落地,那就是落草的凤凰不如鸡。
利弊都有,看指向。
这就是为何英国老贵族要送子弟上军校,王子都要在军士的口令下匍匐前进,就是让子弟闻闻泥腥的味道,嗅一嗅汗臭与血腥的气味。
贵族们之所以成为贵族,不是因为会喝下午茶,礼仪有多规范,就是用汗臭与血腥换来的。
汗与血,铁与火,才是贵族诞生的土壤。
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西方也这样。
皮萨罗,麦哲伦,哥伦布,德雷克那帮海盗全这样。华盛顿一帮反贼,女王的官都懒得当,自封个总统的都有。
这样的贵族,国际学校可培养不出来。
李淑芬的女儿就是一路上的香港国际学校,两千年初国际学校的学费只有如今的三分之一。
幼儿园与小学不到两万港币,中学阶段不到三万,每学年分十期收取。小学与中学学位定金在学费的两成左右,入学时缴纳。
现在小学阶段涨到了每学年六万以上,中学阶段每年在八九万左右,港币。
当初每年三四千美元的学费,对于在美国打几份工的李淑芬来讲,可以负担。
这点钱在加州就是幼儿园俩月的学费,在香港上国际学校,其实还省点。
李淑芬的女儿是幸福的,除了妈妈因为愧疚的努力补偿,李淑芬的姐姐同样喜欢这个可人的外甥女,视若己出。
在蜜水里泡大的李菲儿,一路国际学校上来,身边接触的又都是富贵人家子弟,真就养成了一股淑女的气质。
富有高度同情心,做医务义工不避便溺,在孤儿院帮工对孤儿们的遭遇感同身受,会感动的笑,泪水真诚的流,会主动融入最底层。
可是,这种气质又融不进最底层。
因为生活习惯,会导致李菲儿本能追求精致生活,会习惯化的尊重他人。
但这种尊重同样是种隔膜,会把他人推远,因为你不食人间烟火。
别人想尿就尿,你看见个板子架的粪坑就惊声尖叫,大家怎么一起快乐的玩耍?
有钱人子女穿戴用度讲究,是生活习惯,不是刻意追求这个,是生来就有,司空见惯。
汤姆克鲁斯的女儿小苏瑞,不记事的时候就满身名牌,小家伙知道个鬼的名牌,就是习惯。
但对没钱的来讲,那是奢侈品,是奢侈的生活。
有钱人孩子对人礼貌是家教,享受是习惯,做慈善同样是一种习惯。
爸妈从小就带着去孤儿院看小朋友,从小就在培养,真就不是做作,很多真就是发自自然。
但是看在别人眼里,你图什么呀,装腔作势,风凉话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