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容易达到的几个想法,由SP中央实验室展开理论推导与数据模拟运算。由SP工业部门开展对比实验的过程,就是把方程式解开的过程。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俄裔伏特加科学家们推荐了“军用鼹鼠”解决方案,促成了“军用鼹鼠”在SP的复活。
SP与苏联的“军用鼹鼠”设计目的不一样,吸取的只是“军用鼹鼠”挖洞快,直径标准,不破坏地质支撑结构的优点。
所以,两者是不同的。
SP的“钻地鼠”为钻洞而生,会向苏联的“军用鼹鼠”致敬,但绝非雷同。
希姆尔。海芬博格的压缩空气原理,被运用到了“钻地鼠”的钻头冷却环节。
尤里。伊万诺夫负责的超级电容,被运用到了“钻地鼠”的动力环节。
SP的“钻地鼠”更像一个表层车体旋转,车芯不动的转速马达。
“导线不会断裂吧?”
不远处尘土激射而出,一台“钻地鼠”开动了起来,从一个刨面斜向掘进,一头朝下扎去,尾部甩出鲸鱼喷水一样的土柱。
看着“钻地鼠”身后摇摇晃晃的彩色导线,荣克不无担心的问。
“没什么,光电导线即便断了,只会影响测量比对环节。”
尤里。伊万诺夫对身后停着的测量车视若无睹,只是对荣克道,“传感器,电磁测距,激光指向都会受到电磁干扰,它们还没经纬仪好用。
地底挖掘实时测量是个新课题,我们目前正在试着解决。”
“你们苏联原来的军用鼹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荣克身边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好奇的问,“你们怎么准确的挖进地下核设施?”
“不用太准确,又不是挖地铁。”
尤里。伊万诺夫一脸无所谓,“只要知道大致的方向,来杯伏特加,拿着经纬仪就找到你们了。”
“唔?”
中年人服气的点点头,“经纬仪可以保证方向,可怎么知道深潜?难道你们不怕挖高挖低了?”
“我们更怕挖出石油来。”
伊万诺夫表情平静,“挖深了再朝上挖就是了,与调整方向盘一样简单。挖到天然气就麻烦了,会炸的。”
“浅层天然气也有一千米吧?”
荣克好奇的问,“我们的钻地鼠,还可以挖天然气?”
“以钻地鼠的破岩能力,与设计挖掘速度每小时3公里来讲,是的,半小时就可以挖下去。”
伊万诺夫一如既往的平静,“挖下去没有问题,怎么回来才是个问题。
钻地鼠只设计了倒车的反向挖掘,但离抗拒地心引力,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老板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加一个伸缩机械臂功能,让它攀岩一样的从竖井里爬出来。
当然,如果不考虑钻地鼠与驾驶员的回收问题,朝下挖也没什么。”
荣克吐了口气,点头道:“那还是让它横着挖吧,分段施工,一段一测量,用不着一次挖个百公里出来。挖一口油井死两个司机,我们损失不起。”
“这就是美国科技七十年代前一直不如苏联的原因,美元让人纵欲,伏特加才会让人充满勇气。”
伊万诺夫淡然道,“要是在苏联,征求向下挖的司机,志愿者能把报名点挤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