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英吉利海峡进攻法国以结束欧洲战争、加强对大西洋反潜的力度和对德国本土的轰炸力度、最后一个也最重要,那就是让英国人加大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投入,让日本鬼子感受到压力。
英国人在上一次挫败日军的行动以后,在缅甸一直采取消极的防守策略,日军来进攻,他们就防御,日军撤退了他们也不向前进攻。
英国在缅甸仅仅维持着滇缅公路的畅通,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复缅甸的想法,以至于大半个缅甸都已经沦落到日军手里,只有靠近印度和滇缅公路的几个邦还在英印军手里,缅甸战役初期亚瑟带来的优势局面已经荡然无存。
所以罗斯福总统想让丘吉尔下令在缅甸展开反攻,或是加大对于东方的援助。
根据就援助东方这一项,罗斯福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据参谋长史迪威的汇报来看,校长的倒卖军火行为已经是极为不齿了,但他仍然得捏着鼻子为其提供大量的援助。
现在东方战场上的情况就是,校长知道这场战争同盟国终会胜利(他的眼光倒是不赖),所以校长不想把物资下放,只想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用这些物资来完成他36年之前没完成的事儿。
而罗斯福呢,知道他在假装抗日,而不得不装作不知道他在假装抗日。
英国在东南亚扎根多年,英国人当然知道滇缅公路上的物资运输情况,但他们什么都不说,等美国的调查团来了以后美国人自已傻眼了……
作为东方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为校长打包了一揽子强军计划,包括一份听起来极其诱人的90个师整编计划,将东方军三百多个师合并,裁撤掉无能的指挥官,并给这些士兵最好的武器。
但校长没有通过,于是史迪威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着保票说:“那……由我整编三十个师总可以吧?放心,你只出人,剩下的你不用管!”
校长迫于影响这才同意。
……
所以,罗斯福觉得丘吉尔通过印度兵工厂为东方提供武器不太现实,只能要求丘吉尔在缅甸发动攻势,从另一面策应太平洋战场,牵制鬼子的兵力。
丘吉尔明白有舍才有得,罗斯福知晓他的想法,他也能共情到美国的议员老爷们在担心什么。
他们最看重的除了钱之外,就是美军小伙子的命。
欧洲战场上美军目前不占大头,因此哪怕是执行先欧后亚方针,现在带给美军杀伤严重的也是日本人。
丘吉尔见到罗斯福对于第二战场开辟的意见缓和,立马抛出橄榄枝:“对于之前提到过缅甸战略问题,我原则上同意对日军发动反攻……”
两人之后又论各种问题讨论了一番等到了晚餐的时候才走出房间。
晚餐过后,热闹的总督府沉寂下去。
但关于会议的商讨还没有结束,白天是领导人的时间,晚上……就到了亚瑟这帮手下人具体讨论的时间了。
由于白天双方领导人对于以非洲大陆为前进基地和加大对缅甸战场的投入两项内容已经差不多达成了共识,所以亚瑟他们双方具体讨论的也是这两项内容。
而可怜的法国代表还在等着明天的正式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