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旺西训练基地,威尔士林恩时代的第一次集训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教练组的指挥安排下,球员们分组训练,每一名球员都认真对待。
林恩站在场边纵览全局,他双臂环胸好似在监督大家,实际上在慎重考虑威尔士的打造方向。
要打造一支强大战斗力的球队,其实就是两部分,要么技术超强,要么战术超强,而两者兼容者则有可能成为一个时代标志性的统治者!
如当今崛起的西班牙!
所以从大方向上来说,林恩要打造威尔士能够与世界级强队竞争,技术与战术两方面必须有一个侧重!
因为威尔士根基浅薄,想要做到技术战术双轨强势,那是痴人说梦!
拼技术又以人才为基础中的基础!
没有足够数量的优秀球员,整体技术实力就谈不上竞争力!
威尔士的困境便在此处,英格兰的没落也在此处!
甚至于反思过去两年威尔士的失败,没能达到预期继续维持在最起码进入欧洲杯这个底线上,究其原因是托沙克把威尔士看高了,他希望威尔士能够真刀真枪地跟欧洲强队正面对抗!
没有2002年巴西碾压对手的实力,就不要幻想能够摧枯拉朽地灭掉对手的梦!
反倒是2004年希腊神话才是一个真正的启示!
威尔士拼整体技术,努力五十年也追不上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法国
所以在技术和战术侧重投入精力上面,这个取舍并不难,直接把技术降在了战术层面的后面就行了。
这并不意味着威尔士可以不需要技术根底,这只是一个优先次序的抉择,而不是非黑即白二选一的考量。就像荷兰在20世纪最后30年的剑气之争,米歇尔斯推行他的全攻全守大行其道,古弗仁推行他的技术流时曾说:“如果米歇尔斯没有克鲁伊夫以及其他那么多优秀的球员,他的战术将毫无作用,但如果拥有
了那么多优秀的球员,踢什么战术还重要吗?”
事实上两位大师的见地与今日欧洲足坛的发展何其相似?
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需要至少7位世界级球星,在整体优秀技术的基础上去运用更高层次的战术,将球队战斗力发挥到极限,这没有错。古弗仁至少说对了一半,就像2002年的巴西,有人会说斯科拉里其实没有什么战术贡献,前场3R进攻,后场工兵拦截,只要做好防守,进球就交给天才们好了,自然就取得了胜利,巴西登顶世界所谓的成
功,只有3R组合而已,战术?既没有推陈出新,也没有出其不意的变化。可是纵观当今欧洲足坛的成败,西班牙一直都拥有着许多优秀的球员,但他们在2008年之前的战术并不落后,却也不先进,自然也就没有成功,如果技术能够决定一切的话,西班牙也不至于落得个“预选
赛之王”的头衔。
而在TIKI—TAKA大获成功后,谁能说技术流绝对压制战术流?
西班牙能够打得德国近乎绝望,人们看到的是西班牙娴熟控球的技艺,但整体格局上是战术领先的压制!
望着训练中的这些球员,林恩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冷酷。
他无法指望这些球员去实现一个比TIKI—TAKA更先进的主攻控制型战术!
如果以他带领斯旺西的思维去打造威尔士,那么不用想,林恩能预见自己可能连南非都去不了!
预选赛就会被对手打崩。
打造新的威尔士,一个能够在大赛夺冠的球队,他需要暴力,蛮横,粗野,冷血的一个新战术!
一个去破坏掉对手尝试将足球踢出美感的战术!
一个真正的毁灭军团!
也许,这会让林恩被崇尚足球应浪漫华丽的人口诛笔伐,但为了胜利,在目前的条件下,林恩只能这样做!
大方向的思路自己捋顺了之后,林恩便开始操作卡牌系统。
进攻型球员配备“回追”卡牌,中后场球员配备“突袭阻截”“中场屏障”“中场绞肉机”是必备的!
至于其他的卡牌则因人而异,全体加持的肯定是基础型的“灵敏触球”“一脚触球”“双脚触球”“广阔视野”“超级替补”“外脚背”这些卡牌就足够了。
像什么“马赛回旋”“牛尾巴”“肩膀假动作”“单车技巧”等等华丽的技术提升卡牌,林恩一个也不会给他们,没用,华而不实!
打造新的红龙就是要让球队返璞归真!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