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家丁,成为了拯救大明的关键。
明末的明朝军队,实际上也都成了各个将领的私家军而已,朝廷的政令,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想到明末,徐长卿就不由得一叹。
他略作停顿,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举行科举考试的意义究竟何在呢?不仅仅在于招揽普天之下的杰出人才,更关键的是要给予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一个晋身仕途的宝贵机遇。”
“只要具备渊博的学识,便有可能一举成名、飞黄腾达。”
“然而,太祖所制定的户籍制度以及军户制度,却给寻常百姓的前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军户家庭的孩子,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其命运便已注定成为一名军户,仿佛人生轨迹早已被设定好。”
徐长卿说着,语气严肃的道,“那么,卫所制度下,会发生什么呢?”
“军户的子弟缺乏从军的本事,他们岂不是只能沦为纯粹的农民,成为军队将领们的租户了吗?”
徐长卿进一步阐释道:“事实的确如此。大明朝现行的户籍制度,无疑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与弊端,而这一问题必然会波及到卫所制度。”
“太子殿下,若是让人调查一二,就可以知晓各地方卫所是否已经存在逃籍的现象。”
朱高炽陷入了深思之中,他心中暗自感叹,这些问题实在是太过惊人,让他不禁庆幸自已并非皇帝。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难题,想要妥善处理绝非易事。
朱高炽则露出一脸疑惑,不解地问道:“徐先生,既然这些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为何之前却从未听人提及呢?”
徐长卿深吸一口气,缓缓回答道:“原因很简单,无人敢于直言。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乃是我大明的立国之本,更是《皇明祖训》的核心所在。哪怕有人察觉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又有谁敢轻易去触碰这等动摇国本之事?”
朱高煦原本紧绷着脸,此刻神色愈发阴沉,但他并未再出言辩驳。
显然,连他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超想象。
众人皆沉默不语,整个场面气氛凝重异常。
他们都明白,摆在眼前的这些难题若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必将给大明带来难以预估的后果。
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徐长卿接着说道:“大明开国初期,军户制度的确是一项妙计。一人参军入伍,便可免去家中三百亩田地的赋税与徭役,每年还能产出三百石粮食。”
“这等政策,无疑是让军户们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丰厚福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弊端。”
“那些卫所的长官以及各级军官,不仅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反而不断侵蚀着军户们的生存空间。”
“更有甚者,竟然公然鼓励军户逃亡,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吞军户的土地,而无需向朝廷缴纳一分一毫的税款。”
朱高炽的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这些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