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孝杰按照萧纲的指示,带领五百名御林军,从长安出发,一路向东走。
队伍穿过了层峦叠嶂的秦岭,终于来到了潼关。出了潼关,一片广袤的平原展现在他们眼前出潼关到洛阳,随后队伍准备换乘船只,走运河一路南下。
抵达洛阳后,常孝杰并没有片刻停歇,他立即下令将士们换乘船只,船只刚从洛水缓缓驶出,他便看到了两岸农田上那触目惊心的景象。
就看见洛水两侧的农田受灾严重,很显然,就是蝗灾造成的原本此时本应是秋收的季节百姓们应该在田地里收割着今年收获的粮食。
即使及时进行抢救,田里的庄稼并没有全部被吃光,而是损失了三四成,可是在这些百姓眼里今年的口粮就很难维基,收割庄稼的百姓全是一脸的愁容。
即便是哪些上十亩地的地主,也担心,担心长此以往下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常孝杰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些百姓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大多数人的田产都是向朝廷贷款购置的,每年还要向官府交付一部分粮食作为贷款的分期付款。
如今庄稼受损,他们不仅无法偿还贷款,连自已的口粮都成了问题。虽然说朝廷已经颁布受灾地区减税和免税政策,甚至还将官府的粮草对外开放,以限购低价的政策保证百姓能有粮食撑到明年的秋收。
他站在船头,望着那些衣衫褴褛、面色憔悴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沉重。他知道,在这场大灾之年,最能体现人性的就是那些流民和卖身葬父的悲惨场景。哪怕是在梁朝的第三大城市洛阳,也无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船只缓缓向南航行,常孝杰的心情却愈发沉重。运河两岸的景象与他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
随着船只的深入,常孝杰看到了更加令人心痛的场景。运河边,逃荒的人群连绵不断,他们拖家带口,步履蹒跚。
这些难民的面容枯槁,仿佛被岁月和苦难无情地雕刻过,衣衫褴褛,补丁重重,两眼无神地凝视着前方,似乎在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为这一点点活下去的希望拼命的走着。
运河上并不是想最初所构想的那样,运河两岸商贾边布,运河上货船川流不息。现如今船只三三两两。
经过两天的艰难航行,船只终于抵达了睢阳府。常孝杰决定下令船队靠岸,进城休整。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巡查一下当地的民情,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详细汇报给萧纲。
正当常孝杰准备下船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他仔细聆听,发现这是呼救声,而且声音中充满了惊恐和绝望。从声音的数量和强度判断,呼救的人数至少有几十人。
萧纲听到呼救声后,立刻命令御林军指挥使林云派出哨骑去打探情况。然而,还没等哨骑出发,就看见一群难民向他们跑来。
还没等哨骑出发,就看见好多人向着常孝杰等人的方向跑来。
常孝杰看着这些人全都是逃荒的难民的装束,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然而,在这群难民中,常孝杰却发现了几个人格外扎眼。他们穿着绸布衣服,背着绣有精美图案的包袱,与周围的难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他们原本的身份并非普通人。
追赶他们的是拿着砍刀,钢叉,凶神恶煞,穿着也是破破烂烂的一群精壮男子。
紧接着,一群精壮的男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们手持砍刀、钢叉等凶器,面容狰狞,凶神恶煞。
那群恶徒口中不断呼喊着:“站住!站住!”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威胁和恐吓,仿佛只要那几名难民停下脚步,就会立刻遭到他们的毒手。同时,还有人喊道:“别跑了!”和“束手就擒吧!”这些声音在空旷的运河边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紧张与恐怖的气氛。
常孝杰看到这一幕,心中立刻明白了这群人的意图。他深知这些难民身无分文,唯一的财物可能就是那几名衣着不凡的人所携带的。而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嚣张地追赶他们,显然是想通过抢劫来获取不义之财。
“林云!把他们围了,把那些在前面逃命的也给拦回来!”常孝杰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云立刻领命,指挥着御林军行动起来。那些原本凶神恶煞的男子,在看见这些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后,立刻就失去了先前的嚣张气焰。
他们知道自已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于是,他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凶器,束手就擒,像极了老鼠遇见猫。
而那些逃命的难民们,也被御林军像抓小鸡一样抓了回来。他们原本惊恐的神情在看到御林军后稍微安定了一些,但眼中仍然充满了恐惧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