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当时传递这道圣旨的还是铁大统领,冷锋在接到圣旨之后,表面上是答应了铁大统领,他会择日带兵前往京城。
而当时的铁塔统领对冷锋的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他当然能够看得出来,朝廷所下的这道圣旨打的是什么主意,而且背后也有杨宏泰的影子。
其实铁大统领在内心深处,是不赞成冷锋按照圣旨的要求将部队带往京城接受封赏的。
表面上来看,朝廷是要对冷锋和他麾下的军队进行封赏,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朝廷打的是什么算盘,就是想要摘冷锋这颗已经成熟了的桃子。
蒙古人想要的是冷锋掌握的那种武器,朝廷不仅仅想要冷锋军队,还要将他所掌握的一切都据为己有。两者之间对比一下,发现还是蒙古人的格局小了。
冷锋对于朝廷的心思自然能够看出来,不过他有自己的打算。
不过在不久之后,冷锋的确是带兵南下进京了,但是冷锋所选择的路径,却并不是最佳路径,而是绕道金铃关。
冷锋这是要干什么!
当时朝廷第一时间也得知了这一情况,兴帝气的将案桌都掀翻了。
在他看来冷锋这就是故意的,表面上摆出一副接受朝廷旨意带兵进京的架势,但是实际上故意要借着蒙古人的金铃关作为借口,拖延着不去京城。
但是不久之后,冷锋占领了金铃关消息又传到了朝廷,这一下引起朝廷上下极大的震动。
这个时候,朝廷也明白了蒙古人之前为何要收缩防线的原因,对方并不是在耍什么阴谋,也不是久攻不下之后另想他法,而是为了防备冷锋的进攻。
不过,这对于朝廷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这给了他们极大的喘息机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整合兵马,同时也借助冷锋的力量给予蒙古人重创。
在冷锋和蒙古人交战的过程中,也能够给予冷锋一定的压力。而且就算是冷锋连续几次打败了蒙古人,在其朝廷君臣看来,冷锋这边也应该有不小的损失。
特别是在物资消耗这方面,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算冷锋的军队装备的武器再厉害,消耗也不会小。
这个时候正是收拢冷锋麾下军队的最好机会,只要能够将冷锋的军队收归朝廷所有,那么朝廷就有希望将蒙古人彻底赶出中原地区。
金铃关这一战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仅震动了天下,也是蒙古人自从南侵以来所遭受的最大一次失败。
经过金铃关这一战,朝廷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冷锋所掌握的那支军队是何等的强大,同时也坚定了要想将冷锋的军队收归朝廷的想法。
于是在冷锋这边正在金铃关举行新年聚会的同时,朝廷的第二道旨意又传达了过来。
这个时候传递圣旨的已经不是铁大统领了,蒙古人主动让出一条道路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喜欢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