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时,他们正行走在山林之间,附近并无僧舍可以挂单,于是三人便在山间找了棵大树,再在树下铺上些吉祥草,暂歇下来。
这里是北印度地区,不管白天的太阳多么炙热,晚上都是极其寒冷的——北面高大的雪山像一头冰冷的巨兽,将它的寒气吹了过来。
玄奘取出火刀火石,点起一堆篝火,三个人围火打坐。圆觉年轻贪睡,很快便在习习凉风和暖暖的篝火中睡着了。
婆苏蜜多罗坐了一会儿,便与玄奘闲谈起来。
“法师要看胜迹,呾叉始罗国里可太多了,”婆苏蜜多罗道,“我是没有办法说全的,不过我知道,这里面最有名的,要算是阿育王为他的太子所造的浮图了。”
“我知道阿育王当年造了很多浮图,”玄奘道,“我也曾经看过一些,每一座浮图都有一个故事,大师所说的阿育王太子浮图,想来也有个故事?”
“正是如此,”婆苏蜜多罗道,“这故事说起来就长了,好在现在夜凉无事,我就仔细给你讲讲吧。”
阿育王从前有个太子叫拘浪拏,生来相貌端正,仪表非凡,又德才兼备,全国的百姓都称赞他的仁德。
可惜太子很小的时候,王后就亡故了,国王又娶了新的王后,这个新王后非常骄慢,且淫荡放纵,甚至暗逼太子私通,理所当然遭到太子的拒绝。于是继母怀恨在心,处心积虑地要害太子。
有一天,新王后对阿育王说:“我们的属国之中,算来只有北印度的呾叉始罗国是最大的,又处于国家要害地区,地势险固,国王位高权重,若由其他人担任只怕对我们不利,须得是你的亲信子弟,才能委以治理的重任。”
阿育王点头道:“正是,你看谁能担此重任呢?”
新王后道:“太子拘浪拏贤明仁惠,人们都知道,何不让太子去管理这一国土?我想,他定不会辜负王之重托,把这个国家管理好。”
阿育王不知王后用心,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议,下令将太子从中印度调派到呾叉始罗国去做国王。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音讯断绝,实与流放无异。阿育王恐生祸端,故而在临行前召来太子,告诫他说:“国家大事异常重要,人际关系诡谲复杂,因此你不要轻易地作出决定。凡是我的诏书命令,都应验证我的齿印。齿在我的口中,这是他人不能伪造的。”
太子领命,与父王涕泣相别。
可惜父子二人的这一密约最终还是泄露了。几年后,继母王后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乘阿育王熟睡时,得到了他的齿印,假发一道诏书给太子。诏书上痛责太子管理失度,命人挖去他的双目,将他夫妇二人放逐到山谷中,任何人不得再过问。”
太子听了诏书,大为惊骇,他仔细看了书信,又把齿印核对一番,确认没有差错。
辅臣道:“大王虽有诏,也不能就这样照办,此事应该慎重对待,最好太子立即回国都,自缚面君请罪,看看究竟是为了什么?”
太子说:“父王就是赐我死,我也只能照办。这诏书上有齿印封记,难道还会有错吗?”
辅臣劝说半天,太子也不从,最终命人挖去了自己的双目,成为盲人。夫妇二人流离于山中,以行乞为生。
就这样在外飘流了许多年后,这一天来到一个人烟绸密的地方,一打听才知这里竟是国都。于是太子对妻子说:“这是大王的都城,天意让我回到这里。我原来在这里做太子,如今却成了乞丐,饥寒交迫,受尽种种苦难。我总得搞明白当初是因为什么才落得如此吧?”
于是,两人商量了一下,化装成卖歌之人,设法进入王宫马舍。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弹起箜篌,放声悲歌。
阿育王此时正在高楼之上,听到这悲戚怨愤的歌声,也不禁为之叹息。又细细辨别箜篌之音,越听越像是拘浪拏王子在弹唱。心想:王子不是在呾叉始罗国吗?怎会来到这里?真是奇事。
于是,阿育王立即将看管马舍之人叫来询问:“是谁在那里歌吟?”看管马舍的便将太子夫妇引到阿育王面前。
太子虽然双目失明,人也憔悴了许多,但阿育王还是一眼便认出了他,惊奇地问道:“你难道不是拘浪拏太子吗?怎么会到了这里?”
太子听到父王的声音,欲哭无泪,哽咽着答道:“我就是拘浪拏,是我不孝,以至受到上天的责罚。先前奉父王诏书,挖去双目,放逐到山林之中,辗转流浪至此。”
阿育王听了,心知这是王后所为。一时悲痛不已道:“爱子失明,我竟毫无知觉。对待黎民百姓,只怕更难做到体察下情了。天哪,我的德行怎么会衰败到如此地步!”
于是让人安慰太子夫妇,并将他们接到宫中,为他们昭雪沉冤,而那个假传诏书的王后也被下到狱中,得到应有的惩罚。
太子在宫中多日,虽然没有什么事,但毕竟双目已盲,不能复明。日子过得十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