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谷的一番话,算是以办公厅的身份表了个态。
也就是初步接纳了张子昂提出的“砍头”方案。
当然了。
仅仅是初步而已。
毕竟这么重要的项目,不可能是某个人的一言堂——无论是姜成谷还是张子昂这個工程院院士都是如此。
说直白点。。。。。
国内的工程院院士虽然珍贵,但数量多少也有近千人。
如果算上科学院院士,数量甚至接近2000。
可永陵呢?
却只有一个。
虽然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没啥可比性,但性质上多少可以做些参考。
因此在永陵的挖掘方面,必须要经过更高层的论述才行。
姜成谷和张子昂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写详实,以此来说服上头的大佬。
张子昂显然也很明白这点。
因此在探测团队结束探测后,他立刻带着挖掘小组的专家进行起了方案论证。
最终在第三天上午。
张子昂便将一份完整的方案交到了姜成谷的手中,由姜成谷转呈给了更高层。
接着又过了一天。
姜成谷传来了高层的回复:
原则上同意张子昂团队的挖掘方案,请委员会立刻着手进行挖掘筹备,施工过程将由华夏中建七局提供设备援助。
陵墓的动工时间则在。。。。。。
两个星期后。
实话实说。
这个时间不算很离谱。
毕竟重力梯度仪已经清晰的检测出了墓室的结构,加之第一期工程的目标范围也很小:
仅仅是切割后殿,其余八座配殿依旧保持原样。
换而言之。
整个过程中真正需要考虑保护的文物只有后殿中的四具棺椁,外加后殿与配殿之间的气密性问题罢了。
永陵地宫99。98%的文物(这个数字可不是夸大),都不会在这次切割过程中出土。
所以文物的保存难度方面,无疑比正常挖掘皇陵下了数个台阶不止。
官方明面上对此次切割挖掘的命名比较传统,叫做【永陵地宫第一期挖掘工程】,没啥特点。
不过徐云和陆朝阳私下里则给它起了个代号:
【向路易十六致敬】。
。。。。。。。。
两个星期后。
2023年3月1日。
是日上午一大早。
徐云等人便再次聚集到了明十三陵园区。
依旧是两星期前的那些人,但众人周围的设备却与之前早已截然不同。
例如在永陵的宝城外,此时赫然正停留着不少大型设备,以及分割明显的筹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