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连连叹息,再次返回向孔子复命。
孔子嗟叹不已。
仲由见老师郁闷,劝道:“唤子见客,乃守长幼之礼,宾客之道。既是知礼守礼之士人,为何弃君臣大义于不顾?择山林而隐,只顾自身,非高士也。”
众弟子纷纷点头赞同,大家讨论起来。
士人求学为了什么?学而优则仕。不出仕,又如何为国为民?隐士,多为逃避现世者,虽有才,却弃国弃民于不顾,乃无德也。。。。。。
听着众弟子的讨论,孔子未加评论。弟子们的话,都是对的,也是自己所坚持着的。但经历了这么多,孔子貌似觉得哪里不对。
学而优,非得出仕为官么?
自己碰到不少高人,但不少并非在朝为官,而是选择隐居。难道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一路而来,弟子们纷纷议论着,孔子胡思乱想着,傍晚时分,前方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清澈,河道甚宽,河上无桥,欲过此河,须得舟渡。
仲由四处望了望,无舟,更无渡口。这怎么办?
仲由对孔子道:“请夫子稍侯,弟子前去问津。”
津,指渡口。仲由说去问津,就是前去打听渡口在哪里。
仲由在附近走了一圈,没找到人,无人问津。
眼看天要暗下来,仲由正着急,突然听到前面一土坡后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
只听一人哈哈在笑,一边笑一边道:“长沮兄,那宋人也有趣得紧,一直苦等着野兔再次送上门来,结果误了耕种。”
又听另一人道:“桀溺兄,今你我两人耕种于此,可千万不能守株待兔哦。”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笑着。
仲由听出了故事来,原来此二人一人名长沮,一人名桀溺,两人所说的,应该是宋人守株待兔的故事。
这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宋国人,有一天正在地里耕种,突然有一只野兔窜来,因慌不择路,结果一头撞死在地头一个块石头下。
宋人大喜,上前捡起野兔,回家后煮了美美吃了一顿兔肉。
如果天天有这等好事,那还辛苦耕作什么?
于是,宋人就天天守在地头,不再耕作,苦等着野兔。
野兔呢?当然不可能再有一头撞死在宋人地头的野兔了。
于是,田地荒芜了。
仲由当然听过这则故事,但此时的他只想着找到渡口,此处既有人在,那自然知道渡口所在。
仲由忙爬上土坡,果发现有两个人,看来是刚锄完草,见日暮西山,两人正要歇锄而归。
一人清瘦而颀长,一人壮实而高大。仲由刚听到两人说话,知道一人叫长沮,一人叫桀溺。看来,那瘦长的叫长沮,那壮实的叫桀溺。
又是锄草的,怎么自己净遇到农民伯伯?
仲由上前,施了一行,恭敬道:“两位有礼了。”
长沮和桀溺两人互看了一眼,长沮扑哧笑出声来,轻声对桀溺道:“桀溺兄,兔子不是来了?”
两人哈哈大笑,转而上下打量了一番仲由,问道:“汝是何人?”
仲由忙道:“吾乃鲁人仲由是也,今随老师孔夫子经过此地,大河挡路,迷津于此,请先生告知,不胜感激。”
长沮问道:“孔夫子,是否鲁人孔丘?今在何处?”
仲由听长沮直呼老师之名,心下不悦,碍于问津于人,也不好发作,领着两人上坡,手指孔子方向,道:“就在那里。”
桀溺和长沮手搭凉蓬望了望,道:“孔丘呢?”
仲由看了看后,道:“那身高魁梧长者即是吾师孔夫子也。”
桀溺微微摇头,自言自语道:“既是孔丘,应无所不知,怎不知区区一津?”
说罢,不再看仲由,径自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