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典出于此。
但很快,孔子修订六艺需大量人才,卜商知道后,毅然辞去邑宰一职,一心帮助孔子修订六艺。
修订六艺的工作极其艰巨,上古传下的经典文献,内容丰富,各地差异也很大,需要考证的地方很多,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历史,也需要相当的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根本难以担当此重任。
卜商不但善诗书、好礼乐、爱易经、长于史,知识储备非赏丰富,身体素质很好,自然就成了孔子的得力助手。
为搜集素材,孔子组建了一个以卜商为组长共十四名弟子参加的考察组,赴大周王朝都城洛邑调研,在洛邑的国家图书馆收集资料。
据说,卜商等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国家图书馆里反复挑选、翻阅、比较,最后共选得“国宝书”一百二十套,为整理和修正六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丰富资料,卜商等人又深入民间搜集散落素材,并进行鉴别、分类、整理编册。
就这样,在孔子师徒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巨着的修订和编着。
卜商,功不可没。
卜商直到三十七岁,即公元前471年才结婚生子,这距孔子去世已经整整八年了。卜商有二子,长子卜芹,次子卜判。
卜芹聪慧好学,可惜二十岁时因病去世,卜商老年丧子,时时悲泣,再加上常年油灯苦读,在七十多岁时竟然双目失明。
公元前420年,卜商在西河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死后葬于准故里,即今山西省河津市东辛封村。
卜商除了在鲁国曾担任过莒父邑宰外,一生都在求学治学,一生都在传道授业,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重要代表,甚至也可称是兵家、法家的始祖。
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卜商勤奋好学、博学多才,他忠于师道、敬重礼乐,他谦虚谨慎、正直无私,是古代君子的典范。
卜商精通《春秋》、《礼》、《诗》、《易》,直接参与了《春秋》编撰,孔子去世后,用心研究《春秋》、积极传授《春秋》,以致后来有弟子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觳梁赤的《春秋觳梁传》。此外,其弟子师春在后来仿《春秋》体例编纂了《竹书纪年》。
卜商说过很多影响千年的话,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等。对了,一直受人非议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名言,也是卜商最早提出的。
有人提醒笔者,卜商这个名字太生冷了,应该叫子夏。笔者再三考虑,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关于春秋人物的称谓,笔者本着“自称名,人称字,死后称谥号”的基本原则,为方便理解,适当运用了现代的“你我他”。
如诸葛亮,氏诸葛,名字,字孔明。所以诸葛亮自称是一般称“亮”,人家背后称呼他一般为“孔明”。在三国相关的史料以及小说中,第三人称称呼他时,往往是“孔明”,很少用“诸葛亮”。
再如管仲,名为仲,字夷吾,所以第三人称称呼他时应该为管夷吾,如同人家背后称呼他。他只有在自称时,用到“仲”。
由此可见,第三人称称谓古人时,一般称其字。故卜商,我们给予的称谓,应该是子夏。
那就整改吧,在接下来,我们就以字而非名称谓古人的名字,至于前面存在错误的,尽力都改过来。
其实,关于称谓,相关史料记载真的令人费解,比如《论语》这样的着作中,到处可见孔子称谓其弟子以名,如称仲由为“由”,称颜回为“回”等。
这就不去管了,反正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原则。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春秋鲁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