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见机叛乱,原来监视武庚的邶国、鄘国和卫国居然反被武庚拉拢利用,参与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旦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三监之乱,诛杀武庚灭了殷国,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黜霍叔,将邶国、鄘国并入卫国,三国合并为一个卫国。
由于武王的兄弟、康国国君卫康叔在平定三监之乱中有功,另封卫国于他。所以,卫康叔是如今卫国的始封君。
周幽王时期,大周王朝经历了一场太子争夺之乱。结果周幽王、太子伯服身死,大周王朝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
当时晋、秦、郑、卫等国出兵保卫王朝,其中卫国国君正是卫武公,他亲自率卫军出兵勤王,帮助大周王朝收复镐京,并拥立周平王东迁,立下特大功劳。
季札一听就知道这是什么诗歌,从这三首诗歌中联想到当时大周王朝所处的危难境地,赞扬了在这两次大周王朝内乱中取得伟大功业的卫康叔、卫武公。
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次,季札几乎将诗经三部分《风》、《雅》、《颂》经典诗篇都欣赏了个遍。
说欣赏是好听的,讲难听一点的,是接受了考验。
要知道,单单是《风》,就有《王风》、《郑风》、《齐风》、《豳风》、《秦风》、《唐风》、《魏风》、《陈风》、《桧风》、《曹风》等,再加上《小雅》、《大雅》各诗歌,还有《颂》里的周颂、商颂和鲁颂等,总共有三百多篇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曾熟悉的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其实在春秋,真正厉害的文人墨客,应该是熟读过诗经三百首的!
所以,如叔孙豹、赵武等贤良卿大夫,在各种外交场合上,对诗经里面的相关诗歌,随手掂来,运用恰到好处,给人以儒雅印象。
《诗经》的内容太丰富了,这是一部巨着,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婚姻、祭祖、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春秋之前大周王朝时代社会生活的浓缩。
要精通诗经,真心不容易。
而鲁国难道就一首首都让季札欣赏了?或者说,季札就真的不厌其烦坐而论道?
史料记录了很多很多季札对相关诗歌的评价和感悟,这里我们也不一一细表了。
而且,季札也并非是全部都予以评价,如《桧风》和《曹风》,季札只是皱了皱眉,也许他没听出来这是反映哪个国家的诗歌,也许他对这种弱小国家不屑评价。
季札的知识之渊博,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读史的我们纳闷的是,难道季札先生就一直坐着由鲁国人一首诗歌一首诗歌的吟唱下去,然后逐一作评价,谈感悟?
包括诗歌一关过了后,接下来还的乐舞表演。
据说,鲁国人搬出了周代的乐舞。
于是季札欣赏到了用以歌颂周文王的音乐,具体就是以奏箫作为配乐的象舞以及以南方的乐曲作为配乐的龠舞后,感叹道:“这些乐舞,真的很美,只是有所遗憾。”
季札的意思是周文王最终并没有实现克灭殷商、一统天下的宏愿,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遗憾。
我们不知道鲁国人这一次让吴国公子季札欣赏诗歌和乐舞用了几天,但史料记载得如此详细,可以想象的是当季札每次说出诗歌和乐舞所蕴涵的意义,谈出自己的感悟,而且每每都是一针见血说到了点上。
诗歌还好,但有些乐舞,可以说是除了天子外,唯鲁国才有,本就是鲁国引以为傲的宝贝。
但季札区区一个一直以来被视为东夷诸侯的吴国公子,居然了然于胸,如数家珍!
鲁国人不甘心,他们又将商代和夏代的乐舞搬了出来。
但季札仍然从容不迫,随手掂来,对这些乐舞都表达了自己的赞美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