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度回到柜台。??
见小熙竟然把皮球又往外踢,在场最急的,是留下来的那个保安。
自己刚才跟这姓周的警官说的是“那家伙其实不是黄牛”。
这要是让她开口,岂不全露馅了?
露馅,不怕。
怕就怕这警官会把这个当回事儿!
到时候迫于无奈,只能承认那家伙确确实实是个黄牛。
那这样一来,以后那家伙就不能光明正大在这个机场卖票儿了!
他不能卖票,老大怎么从他身上赚钱?
老大吃不到肉,自己也别想喝汤。
喝不到汤是小事,到时候老大肯定还会怪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正惊惶间,他却听见那姑娘竟然慌慌张张得开始撇清关系了,“这位警官先生,那、那个……我、我其实跟那个人不熟!真不熟!就今天下午坐过同一辆公交车,就那么一回,他、他、他犯了什么事,跟、跟、跟我没、没有一点关系的啊!”
那保安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
这事儿还有转机。
那周警官一听,“哦,那就是说,你不知道他是不是黄牛咯?”
“嗯嗯嗯!”那旅行社的姑娘忙小鸡啄米似得点了数下头。
周警官看着一边的那小王,无奈地笑了一下。
他又问了一句,“但,我听柜台里那个姑娘说,你当时貌似跟他很熟啊?怎么回事呢?”
他尽量是用很舒缓的语气,目的当然是表明自己没有怀疑她的意思。
他很清楚,人家不敢说,第一是怕被报复,第二呢,就是怕自己被牵连进去。
要赖就赖现在电视上那些个莫名其妙的警匪片,老是在传达些类似“最不可能犯罪的人往往就是真凶”的概念,观众们一看,一个个都觉得现实里办案也都是按这逻辑走,不管是出了什么事儿,除非说事情是众目睽睽之下生的、否则大家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撇清关系,而撇清关系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一问三不知。
别人不知道的,我肯定也不知道;
别人知道的,我最好也不知道。
再加上他也承认,有的同志办案的时候确实对围观群众态度不太好,脸上一直摆着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好像看谁都是看凶手一样,周围群众见了,本来想说的都不敢说了。
每个人都讳莫如深,取证起来非常非常难,弄的很多本来非常简单的案子、莫名其妙之间就成了无头疑案了。
所以,想要取证,第一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尽量和气、尽量带着笑脸。
但也不能太和气了,要不然被其他人一看,哦,原来警察一个个都这么怂,那那些个心术略微有些不正的人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关键是要拿捏准这个度。
这种事情,就是所谓的经验,小年轻做不好,但那周警官可是十多年前的老警官,做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嘿嘿,”周警官换了一张笑脸,“小姑娘啊,你也别见外,也别怪大叔我多嘴,我们这边有规定,出了警回去之后一定得汇报,偏巧呢,我们那头儿又是个书呆子,口头汇报不行,一定得1ooo字以上书面汇报,其实我也烦啊,我写的那字儿,跟狗爪子爬的没什么区别,写东西那真是要了我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