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现在社会进步了,老百姓心态更平和了,可能对成绩这种事情看得比较理智……
当然其实说理智也是扯淡,上届奥运会咱们金牌榜第二,这届比完第三,名次确实退步了……可难道世界第三就成了体育弱国了吗?
好家伙,全国都在骂,新闻媒体上到处都是什么‘折戟沉沙’。
但总比当年砸人家亚军家里玻璃威胁人家家人强,现在老百姓要骂也是骂国家,没人会去骂人家无辜的运动员,并且群众里面理智的比例也在一点一点提高。
社会风气变了,渐渐地不需要再饮鸩止渴了,上面就会开始改革了。
因为这东西它当初的确走偏了啊。
当初BJ奥运会的时候上面就借着东风推了‘全民健身日’这样的概念嘛。
其实如果真的是非常关注体育的人就知道,最近这几年,国家的确在改革,这种事情是摆在台面上的,上面不知道下了多少个文讲要搞市场化,有相当多的项目现在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
那为什么要市场化呢?
商人商人,眼里说白了只有一个钱字,其他跟他讲什么民族自信心、讲什么国家荣誉感那一点儿用没有。
那人家商人不可能只指望着靠那么一个两个冠军来赚钱啊?
比如说,我厂商是做球鞋的,我运气好中到了省一级球队的标,省队出去比赛那些运动员都穿我的鞋……
有用吗?
没用啊,你省队算上替补也才几个人?一年打几场比赛?能采购我多少货?就那点儿生意,我工厂机器电费都不一定挣回来。
可我得赚钱啊,讲句漂亮话我不是为了挣钱我是为了让我手底下那么多工人能养得起家,那怎么办啊?
开拓市场嘛,省队就那么几十号人、几十双脚丫子,可我们省好几千万人啊、甚至有的省上亿人呢。
欸,我厂商就会自发得想办法把我们省……或者最起码我们市这好几十万宅男调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对打球产生兴趣,让他们不要成天缩家里对着电脑屏幕流哈喇子、而是走出来去球场玩。
鼓动全民健身这种事情,用国家的力量是做不好的。
因为这体育这东西属于民众自己爱好,人家不喜欢出去打球他就是不喜欢,国家能上纲上线得说你不出去玩就是不爱国?
只能苦口婆心得跟年轻小伙子说‘你老是缩在家里吃了就睡、睡了就吃有碍身体健康,等老了身体不好了再想健身就晚了’。
那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啊?
国家不能拿着刀架在老百姓脖子上让他们去健身,但那些当老板的商人却可以逼着自己手下打工的经理想办法骗民众出来运动。
没人运动、公司产品卖不出去、挣不着钱,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有钱养你们这些闲人饭桶?
想不出办法你们直接给我卷铺盖滚蛋!
人都是逼出来的,高手在民间,人民群众的智慧比什么都强。
给人学校盖球场送设备、在市里组织业余比赛、请明星运动员过来打表演赛……总之不管用什么招儿,我这公司成功调动了10万宅男出门,行,一人一年买两双鞋,一双100块,20万双就是2000万,然后还有些其他公司白领想跟个风装模作样买一双鞋显摆自己‘健康’的……其实对厂商来说,这些装模作样人的消费才是真的大头儿。
这么一家公司能调动10万人出来健身,那如果说全国有1000家这样的公司呢?是不是就能调动1亿人了?
当然您可能觉得我这只是一个比方,体育市场总容量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说非得要1000家公司那么多、又怎么可能说一家公司只调动10万人,您可能会觉得说国内做体育类商品里不是有很多都是年销几十上百亿的巨头公司……
但实际上,我这不是比方。
这么说吧,这些大公司……对体育事业贡献很大、但对全民健身事业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您二位可以这么理解,那些大企业很多都是在‘体育经济’还不是那么深入人心的时候率先出来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么大,是因为那个时候市场没有多少竞争可言。
消费者找遍了所有商场都只有那么几家厂商卖球鞋、卖球拍、卖山地车,可供选择的品牌很少,根本没有销路上的压力。
就是在这种没有敌人的环境下,那些大品牌借着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东风而逐渐做出了品牌效应,等到其他厂商准备跟进的时候很多老百姓基本上已经认准了它们这几个牌子。
那我刚才说的那种宣传模式就不成立了,人家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功夫来做这个事情。
但所幸,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真正的饱和。
既有的体育运动品牌……或者说厂商啊,绝大多数的销售渠道都是自上而下逐渐铺开的,这话什么意思呢?
越是经济水平高的大城市,里面老百姓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自觉性就越强烈。
上面觉得体育是保证战时备用兵员身体素质的一个渠道,但在寻常老百姓眼里,打球不就是个人爱好吗?
如果说连饭都吃不饱,那谁还有空闲讲‘爱好’?
我一大早6点起床赶地铁挤公交花2个小时从家里跑到公司,上一天班下来,经历了期间那么多的麻烦事、完成了那么累的任务、忍了老板那么多的骂、受了客户那么多白眼,然后再花同样2个小时回家,饥肠辘辘、贫困交加,我有那时间学有钱人那样早上慢跑、晚上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