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医生心头一酸,摸摸女儿的头,“没关系,爸爸想想办法,你先等一会儿。”
他离开病房赶到布食区,与薛光华交流片刻,半信半疑端着一杯打磨豆浆回来。
“你闻闻,有想喝的感觉吗?”
豆香清淡。
女孩嗅了嗅,并无不适,试探接过,小心翼翼饮用,也没有往日被各种食材口感刺激到反射性作呕。
淡淡的口味仿佛挑动了某种神经,味蕾带来的愉悦在脑中炸开。
女孩喝一口又一口,温液滑入食道,好似久旱逢甘露,蜂蜜遇上花,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不知不觉整杯灌下肚,她摸摸还有些欲求不满的胃,馋虫皆被勾出,似刻入骨子里的躁动反而被安抚住,带来一种久远的回味。
女孩舔舔嘴巴,望望空杯,又看看爸爸,目露渴望。
“这一杯有220ML,是你平均食量的1。5倍了,慢慢来吧,下次爸爸给你带更好吃的。”医生拍拍女儿瘦骨嶙峋的脊背,压抑心痛,温柔道:“你该午睡了。”
女孩乖巧躺回床上,“爸爸,护士姐姐们说这些食物都是一个书里写的,你能给我讲讲那本书的事情么?”
医生用终端搜索《食鉴》的新闻,朗读最近发生的大小风波。
小姑娘皱起小眉毛。
“爸爸,你不是说过古文化非常枯燥,现在很少人会潜心研究了么?既然作者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蕴,肯定是能耐下性子钻研苦学的人,怎么会轻易被虚荣迷花眼呢?”
“再说,这些食物明明那么好,连我都喜欢,肯定有用。”小姑娘愤愤不平,用她单纯的逻辑道:“既然知道是好东西,为什么还要藏着掖着?肯定要想办法告诉更多的人才好,作者先生分明是做好事,居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还要被骂,太可恶了!”
“是的,可恶。”
医生哄睡女孩,在住院区转了一圈,惊讶发现85%的患者被菜香勾起食欲,大部分症状轻的已经能毫无障碍地进食,不伴有呕吐等负面反应。
摒弃先入为主的成见,《食鉴》并非浪得虚名,苏医生很快意识到这恰恰是他多年厌食症研究的突破点。
《食鉴》毫无回应,让网上黑子喷子更加嚣张。
孟鸳戴上全息头盔,刚用作者号登录杂志评论区,无数臭鸡蛋从天而降,砸了满头满脸青黄,哪怕是假的,黏糊糊还是有点恶心人。
孟鸳默了一瞬,无奈拿起道具毛巾,一边擦头,一边顺着墙侧的虚拟门牌观察主题贴,忽而在一扇门前顿住。
《〈食鉴〉到底要闹哪样?竟然开始捏造证据!》
推门而入,顺着坐席位置从虚拟人像前走过,骂言不绝于耳,疯狂涌来。
“也不知道《食鉴》给了省医院多少出场费?”
“《食鉴》炒作上瘾了吧?!前头发挥还不够,还非要捏造点似是而非的假数据?您老写书可别不是用精神力构造,而是用药材建的吧?还能包治百病!”
“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大的笑话:《食鉴》可以治厌食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食鉴》做不到。”
孟鸳看得有些不解,直到发现一个外站链接,顺着传送门走出去,才发现医院布食的消息走漏,视频贴到网上,还有布食以来出院人数变化表,图上明显扶摇直上的红线假得不忍看。
一时间舆论甚嚣尘上,《食鉴》吃相贪婪引人谴责。
可奇怪的是,照理应该早得到消息的薛光华居然安静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