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玛格丽特上空的血战如火如荼,英国皇家空军为此全力以赴。●⌒,。
当伦敦的命令传达到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时候,查尔斯。波特尔空军中将还以为这是伦敦哪个喝醉了的混蛋搞出来的一个恶劣的玩笑。
因为此前也不乏有类似事情发生,有些愚蠢的菜鸟报务员在训练时打出一些胡编乱造的电文,偶尔会因为操作失误发送了出去。
但是接下来他就连着接到了战斗机指挥部的道丁、皇家空军总参谋长纽沃尔以及丘吉尔本人的电话,要求非常急迫、态度非常恳切、措辞非常严厉,让波特尔深切的了解到了形势非常恶劣。
战争打到现在这种地步,不能不说英国皇家空军真的是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们不够勇敢,而是敌人过于凶残。
轰炸机指挥部的情况实际上比德军统帅部所了解的更糟糕,早就已经超越了强弩之末这个词语涵盖的范畴。
波特尔手头的兵力非常窘迫,在前期的英德空中绞杀战中,大量的飞行员被抽调进了空军战斗机部队,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由于当时道丁的权势如日中天,丘吉尔几乎是在无条件的支持他的所有命令,轰炸机指挥部根本就没有办法拒绝道丁的要求。
波特尔甚至都无法向上面申诉他的意见和看法,因为所有命令上都有着丘吉尔和战时内阁的签名,任何与之相反的意见都是在挑战这些人的权威,在当时英国的政治环境中,这种行为就是在自取灭亡,哪怕你是个地位显赫的中将。
事已至此,波特尔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情况紧急,按照丘吉尔的意思,此系危急存亡之际,英国的未来就看今晚这一锤子了。这分明是把所有的锅都压到了轰炸机部队的背上。波特尔当时的心理简直就是悲愤莫名,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必须要顾忌大局。现在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或许事后可以申诉自己的委屈。但是现在必须闭嘴。
轰炸机指挥部的效率并不高,这是整个英国官僚系统的通病,哪怕是火烧眉毛的事情,英国人依然还是要盖上十七八道公章走完所有程序才行,否则就是违反军规条例。就算打赢了一样要上军事法庭。
战斗机指挥部因为有丘吉尔撑腰所以获得了一定的特权,完全成了道丁的独裁小王国,效率倒是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轰炸机只被丘吉尔当成是政治工具使用,当时他还没有产生战略轰炸的概念,在法国前线的惨重损失更是让他对轰炸机部队失去了信心,他根本不相信依靠这些脆弱的家伙能够结束战争。
毕竟当时英国人的普遍思路还是处于一战理论基础上,把轰炸机视为地面部队的支援力量。在丘吉尔的头脑中,轰炸机在此时的价值就是远程奔袭德国本土,不管炸中什么,只要扔下炸弹听到动静就行。
因为这代表着英国人并没有单纯的消极的抵抗。英国人还有能力做出反击,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这不但能够鼓舞国内群众的士气,并且还能在国际上造成反响,消除前期一连串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英国获取大西洋另一边的支持提供一些舆论帮助。
在被赶出欧洲大陆之后,英国空军的战略是全面收缩,专攻铁壁防守,提供给皇家空军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全都优先向战斗机部队倾斜。此时英国轰炸机部队的发展不但陷入停顿,而且还开始逐渐萎缩。
后备飞行员训练陷入停滞。在役人员被抽调给了海岸防御指挥部和战斗机部队,特别是后勤人员的流失非常严重,一些有经验的发动机机械师被指名道姓的调走,结果导致了轰炸机养护质量的直线下降。在训练和实战中空中险情不断发生。
直到最后连供应的燃油都优先配给给战斗机部队了,很多中队长索性停止了飞行训练,反正他们也没指望会收到什么战斗任务,轰炸机机组成员百无聊赖的躺在营房外晒太阳,一些不甘寂寞的家伙开始沉迷于与妇女服务队各位军中之花打情骂俏,而一些胸有大志的则开始流连于飞行员俱乐部依靠啤酒和威士忌逃避现实。
虽然每个月为了维持工厂运转。保护军火生产商们的利益,依然有不少轰炸机被送下流水线,但是型号却还是那堆老弱病残。更可悲的是因为生产材料短缺,就是那些老弱病残都出现了简化版本。
这些简化版的轰炸机上大量使用了层压板和铁皮,甚至还有用硬化纸浆板的,工厂用这些廉价材料替换下昂贵的铝合金,机体上必须经过弧线处理的部位因为材料延展度不够,直接改成了直角平面。在战时内阁的要求下厂方在机体上加装了不少机枪自卫火力,但是被认为除了白白增加了机体重量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因为机组成员就那么多,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手去操纵那些玩意儿。
发动机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增加了燃油和润滑油的消耗,加上机体重量的增加,这些简化版轰炸机的航程与载弹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而且故障不断,最终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飞行员愿意驾驶这些废物,只能扔在跑道两旁作为摆设糊弄一下无知平民。
英国轰炸机部队曾经雄心万丈,战争初期不断出动,远程奔袭欧洲大陆,攻击法国前线的德军部队和后勤系统。结果德国空军给英国轰炸机飞行员上了一堂如同噩梦般的教学课,让他们知道自己驾驶的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战斗机面前究竟有多么的脆弱,最终大部分学生被德国人留了堂,很多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只有少数人获得了结业证书,活着回到了英国本土。
自从敦刻尔克战役之后,英国轰炸机部队不再前往法国前线轰炸,因为这种作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们只能依靠着一堆性能完全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轰炸机在夜间偷袭德国本土,靠舰队街的头版头条显示自己依然存在。
一部分新锐的轻型轰炸机被调配进了海岸防御司令部。用来攻击海峡中的德国运输船和德国海军小型作战舰艇,这类飞机中包括了大部分的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几乎一半的汉普顿轻型轰炸机和所有的费尔雷战斗单引擎轰炸机,最后那款飞机简直就是个悲剧。从建成起就已经落伍的代表产品,类似案例在英国武器生产中比比皆是,反正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大英帝国腐朽的倒影。
当夜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就如同一台老旧的发动机,折腾了很久之后才开始吭哧吭哧运转起来。所有人都知道情况危急刻不容缓。但前期的破坏已经造成,积重难返。想要让它恢复往日的活力,原本就不是一晚上能够完成的工作。零件短缺,燃油短缺,人员短缺,大量故障飞机积压在修理厂里。哪怕被军官拿着左轮枪指着脑袋,地勤人员也只能摊着手表示飞机无法立即起飞,有种你打死我好了。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波特尔手中唯一能够拿得上台面的第六夜间轰炸机大队,由四个一直在执行夜袭德国任务的惠灵顿轰炸机中队构成,实际上现在这四个中队所有飞机加起来的数量都凑不齐一个中队了。
两个月来他们一直在执行战斗任务。却从未获得过补充,皇家空军总算因为他们的任务需要配给了足够的燃油和配件,但是人员却要他们自己想办法补充。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他们又不是开航校的,他们也想过去其他轰炸机部队挖墙脚,但是对方听到他们可怕的伤亡率往往扭头就跑,最后因为接触人太多,名声被穿了出去,听到这个大队的名字,大家会躲瘟神一样避开。
这支部队总算没有辜负波特尔的期望。在夜幕降临不列颠之后,轰鸣着飞入了浩瀚的星空之中,此时距离轰炸机指挥部接到伦敦命令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他们是第一批到达圣玛格丽特海滩上空的英国飞机。
德军一直担心的英国导航台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英国夜间轰炸导航台的定向导航波束针对的是德国本土的夜袭轰炸,导航台的设置的角度和位置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现在遇到目标是英国本土,这些导航台的位置就变的很尴尬了,波束角度和宽度都受到了限制,只能勉强把飞机带到正确的方向上。具体目标在哪里,那还是拜托飞行员他们自己找吧。
结果这些耗资百万建造的导航台,还不如赖歇瑙的几个探照灯有用,后续的英国轰炸机远远的就能看到照亮了半边天空的雪白探照灯光柱以及漫天的照明弹,闪光的高炮烟云。英国飞行员就像原野上看到火堆的蛾子,争先恐后的向着那片死亡陷阱扑去。
德国地面防空火力让首批赶到的惠灵顿机群大吃一惊,他们此前还从未见识过什么叫雷达火控高炮系统,因为这在德国依然是超级先进的秘密武器,柏林的高炮群都还没来得及配置,试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全都让那位元首调到了法国前线。不过如果他们这次能够从这处陷阱里活着回去,说不定下次轰炸柏林时就能再次见识到这个系统了,德军已经在前线积累了充足的实验数据,很快这些雷达的改进型号就能量产,并且配属到所有本土防空高炮部队麾下。
88毫米高炮与雷达配合起来的威力远超过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呈几何系数的上升。以往可能需要三到五次射击才能校准机群的高度,这次竟然首轮轰击就直接把炮弹砸到了英国轰炸机的机群中间。这种结果是灾难性的,仅对英国轰炸机机组成员而言。
德军的最新高炮装有自动引信装表系统,这是一种小型的电控机械设备,外形如同带有一个锁孔的铁盒子,上面有着两个指针表盘,显示此时机械内的设定参数。当雷达截获目标数据,自动把参数输入射击指挥仪,然后指挥仪经过计算后再通过电缆把各炮需要的射击参数显示到射击表盘上,同时将引信设定参数输入这台自动设定仪。
射击前炮手只需要将炮弹的弹头引信部分塞入这个设定仪,它就能自动调整引信的延迟爆炸时间,让炮弹在需要的时间爆炸,也就是到达目标所在的高度时爆炸。
88毫米炮弹的威力相当可怕,很多人都忘记了它的本行是高射炮,实际上死在88炮下的飞行员数量远超过坦克手,打下飞机的总价值也远超过被其摧毁的坦克。一直到战争末期,那些天之骄子们依然对这种可怕的防空武器充满敬畏,铺满天空的高炮云依然时常将他们从梦中惊醒,狂呼着88这个数字且泪流满面。
惠灵顿机群遭受了异常残忍的打击,可以想象一下,一枚高爆榴霰弹在距离飞机十米左右的空中爆炸,你与这枚杀人武器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帆布蒙皮,你甚至都没来得及感觉到发生了爆炸,上千片碎裂的钢铁残片与金属弹丸就已经以七倍音速的速度,穿透那层帆布扫射到布后的机械、设备、弹药以及你的身上。
哪怕是惠灵顿这种复杂的网状耐损结构,一样被打得支离破碎。一瞬间就有超过十架飞机遭受重创,其中一架轰炸机从机翼后被撕成了两截,当即就翻滚着向下坠落。另外两架惠灵顿被弹片打中了发动机,断裂的油管喷射出燃油,浇到了滚烫的发动机排气管上,两秒钟后机翼就已经烧成了一团火球,飞行员冒着危险努力的操控着飞机转向脱离编队,避免发生爆炸殃及到队友的安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