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在关中向九原散布粮荒的流言后,他便开始马上分批放粮。
他收集的那一点余粮,所有人分到是不可能的,十分之一都勉强。
所以,他搞起了懒政!
隔天才放一次粮,每一次只放半天,而且要办理十分复杂的手续。
仅仅凭着种粮票不行,要先去当地亭长或者乡长公证,开到条子后,然后到衙门申请,拿到票据后,方才可以兑换种粮。
如此一来。
百姓不熟悉流程,兑换种粮要跑好几趟,因此没有多少人能真的兑换到粮食。
但是,粮食确实一直在外放。
百姓也就不会怀疑粮仓没粮食,都想着赶紧办手续,自己能快点拿到粮食。
这就很轻易的拖了十多天。
余粮消耗殆尽。
还有超过九成的人没有拿到粮食。
葛良便又开始搞新花样,故意抬高粮价,粮价上涨,种粮票的价值也随之提高。
今天涨一文,明天涨三文……
种粮票忽然就变成升值产品,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
百姓舍不得出手。
商贾又疯狂收购种粮票,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商贾,就是葛良派出去的。
用的是李怀搜刮来的钱财。
这也相当于把钱重还市场。
如此一来,种粮票和银子形成一个交易环,粮价不断提高,两者也就不断互相交换。
并且因为粮价的提高,百姓被利益冲昏头脑,再一次把粮食卖掉,换取高额的利益。www。
市场上又有了粮食。
这又拖了十多天。
然而,粮价虚高,并且短缺,这个三角交易并不稳定,属于泡沫经济。
随着粮价涨到顶点,百姓赚了十倍的钱,却买到平价一半的粮食。
泡沫就破裂了。
葛良便马上开始打压粮价,关起城门,用最低的价格,把市场上的余粮搜刮干净。
然后,再凭种粮票发粮食。
这时候,商贾花大价钱买来的种粮票,只能兑换到平价的粮食,肯定不愿意轻易出手。
也就没有多少人来兑换粮食。
粮库始终保持着十分之一的粮食。
久而久之。
百姓开始着急,他们手里既没有种粮票,也没有粮食,只剩下银子。
然而市场没有粮食,只有官府有,这才开始闹腾起来。
但不是因为粮荒而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