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很多海外的红毛子,此时都通过海路来到了大明,他们带来了西方的信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从这个时候已经兴起。
只不过,随着后面清朝建立,闭关锁国,让这种文化交流断绝了而已。
像陈胡这种人,他们也知道海外有大陆,有许多国家,可他们知道的再多,也不如李子霄知道的多。
三个人今天都很高兴,喝了不少酒,喝的痛快。
德王的合作条件已经开出来了,能不能真的得到这次机会,说到底还是得看李子霄自己的实力。
回到关府后,李子霄将和德王的交易告诉了关道文和关盛杰。
当李子霄告诉关家父子,为了宝应的官盐专卖权,他将交给他们时,关家父子差点乐晕了。
关家父子拍着胸脯给李子霄保证,一定替他处理好这些。
随后,李子霄更从关家父子那里,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私盐贩很多,而且还呈现了组织化的情况。
总体来说,现在扬州一带的私盐贩有两类,一种就是那些势力雄厚的商团,有些是本地的豪绅商富。
总之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他们贩盐,数量庞大,直接用船从沿海之地将盐运来。
然后,他们在各地早已经建有分销网络,只负责将盐运进来,然后在那些交通发达的水陆码头,把盐下船,直接分给下一级的私盐商。
其中,现在扬州最大的私盐贩子头,不用说,就是以万家为首的商团。
下面还跟着一帮子小弟,比如和万家最亲密的于家商行等。
下一级的私盐商,一般都是本地的小地主豪绅,不是地方大族。
他们拿到私盐后,再往下分销,最终层层分销。
这样做既加快了私盐的销售,同时也减轻了分险。
毕竟那些大盐商们,把私盐一级级销下去,虽然利润不如自己直接销售来的多。
但通过这样的网络,销售速度更快,且转嫁了风险,就如现代保险业里的再保险一样。
而相比这种比较严密的网络,还有一类盐贩,则要简单的多,这些人都是些跑单帮的,规模较小,肩挑背负,属于散贩。
既然要合作,同时也是要向德王表明他们的实力,李子霄自愿不愿意把第一次出击,浪费在一些散贩身上。
李子霄让陈胡给他找出一个大点的私盐贩子,作为他第一下手的目标。
很快,陈胡就给李子霄送了一份情报。
他们发现了扬州北面邵伯镇上,最大的一个私盐分销点。
“根据我们从陈管家那里得到的消息,邵伯镇罗家庄,就是扬州附近万家下属的一处分盐处。”
关盛杰指着地图上,扬州北面的邵伯镇,对李子霄说道。
“这里濒临运河,船只来往密切,邵伯镇上的罗家,是当地富户地主,同时也是万家下面的一个私盐贩子。
他到万家商行手里拿盐,用船运回邵伯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他们会在罗家庄中,给下面的那些小私盐贩子们分盐。
他们的私盐,主要销往高邮、仪真等地,甚至还出了扬州府,销往凤阳天长等地。”
“这个罗家具体什么情况?”李子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