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不懂。”陈淮津看着扫兴的陈启,埋怨道,“你说你小时候,怎么没像恒儿对双喜那样照顾我。”
陈启嗤笑一声,懒得搭理这个浑物,“一大早就不见人,去哪儿了?”
见是自己大哥问,陈淮津左右瞧了瞧,才小声道:“我去了趟三哥家,给他们娘俩送了点东西。”
陈启听完,默声一叹。七索他们娘家要不是有孝期在身,按他爹的意思,是想把他们请来一起过年的。
“过几年吧,到时候把七索跟他娘一起喊来过节。我看爹也有这个想法。”
“嗯。”
…………
…………
跟留在书院过年的徐师、金师不同,梅学正的老家在镇江,从扬州的瓜洲渡口过去只需半日。
梅家亲族众多,可在镇江没多少名气。一直到梅学正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才算是显贵起来。他们所住的那个巷口,还因为梅堇改了名,在城东小云坊只要一说进士巷,保准都知道说的是梅家。
像这样有声望的名人回家过年,邻里街坊自然少不了来做客打招呼。梅夫人一一笑着迎来送去,忙碌了好几日后,才在今天得了些空闲。
“我瞧你心情看着倒不错。”
一手端着汤羹,一手合上门,梅夫人走进书房,看着手不释卷的梅堇。
两人成婚已有二十多年,膝下共有两子。大的那个已经考中举人,正在为会试做努力。小儿子年龄尚幼,平日很受他们两人宠爱,倒没有急着下场参加科举。
“夫人有所不知。”梅学正得意的扬扬眉,放下手中书,“我在朝廷中的同僚,月初突然给我寄来书信。”
见他有意卖关子,显摆自己的消息灵通。梅夫人弯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配合道:“信上说了什么?”
梅堇嘿嘿一笑,“说陛下有意抬高扬州、苏州等地的官学,再过几年,可能连乡试都要直接在府城举办了。”
“那金陵怎么办?以后这些地方的学子都不用去金陵参加乡试了?”梅夫人惊呼一声,这得是多大的事情。
“应该只是权宜之计。”梅学正摇动几下汤勺,他也是这几日才想明白陛下此举的深意,眼下更不好给夫人解释内情。
金陵城中的四大家,再算上一个曾接四次御驾的甄家,这些人都是深受太上皇的恩宠信任。真要算起来,跟陛下反而没那么亲近。
这些勋贵家族,一手收着扬州盐商的银子,一手结交有才华肯听话的世家学子。上下结合一处,早已成了隐在山林中的参天大树。若以雷霆之势将其铲除,必然伤筋动骨,容易引起天下动荡。
陛下今以能臣治扬州、苏州等地,又把乡试从金陵手中分出。想要的,无非是慢慢修剪大树的枝叶。等到大树的枝叶给剪除干净,就是陛下伐树之日。
“那跟你有什么关系的呢?”梅夫人没好气道,读书人就是这点不好,说话喜欢卖关子。
“哈哈哈,夫人,既然要升官学,办乡试。那朝廷不得派个翰林学正过来主持府学、乡试?”梅学正说的十分得意,好似这个学正一职,已经落入囊中。
“你是在朝中结交到什么朋友了吗?”梅夫人又惊又喜,“这种好事怎么轮到你头上。”
“正是因为我在朝中没什么朋友,陛下才会属意我这等上不了台面的人呀。”梅堇忍不住摇头晃脑,嘴角越发控制不住,最终还是大笑道。
“想想当初,大家谁都不肯来扬州。推来推去,把我丢出来当倒霉蛋。没想到啊没想到,现在他们一个个给我写信,话里话外都是隐晦的恭喜。哈哈哈哈。”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今年我得去庙里多上几炷香才行。”受到相公的情绪感染,梅夫人也忍不住合十双手,欣喜道。
“过完年,让嘉儿也去书院读书,趁着我在书院还说得上话。”
梅嘉是他们的小儿子,今年刚刚十一岁。梅堇初来扬州时,心情十分低落,深感仕途困顿,故而没把孩子带着一起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