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士兵在沉睡中被大火惊醒,士兵们拼命逃出营帐,争先恐怕向山坳口奔去,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穿盔甲,也来不及携带兵器,甚至还有很多人光着脚。
此时大火已经笼罩了一半的大营,浓烟滚滚,火势迅速蔓延,数百士兵除了逃出山坳外,再没有任何出路。
但就在营栅前,一百五十名鹰击军士兵举起了弓弩,他们分为三排,依次排列,将山坳口堵死,冰冷的箭矢对准了向营栅处逃来的羌人士兵,一名汉军将领低喝一声,“第一排射!”
五十支箭骤然射出,疾速飞向正奔逃而来的羌人,黑夜中羌人士兵措不及防,纷纷被射倒在地,这时第一排汉军士兵迅速蹲下装箭,第二排士兵扳动悬刀,又是五十支弩箭闪电般射向敌军,紧接着第三排士兵举弩射出。
汉军士兵动作迅速准确,一连三轮四百五十支箭在最短时间内射向敌军,杀伤力极大,两百余名羌人士兵被射倒,尸体堆满了山坳口。
山坳哭喊震天,里面是熊熊烈火,外面是夺命之箭,羌人士兵进退不能,无数人丧身火海,很多人举起双手,哭喊着投降向山坳奔来,恳求饶命,但汉军却毫不留情,密集箭矢无情地将他们射杀。
头顶上,五十名汉军士兵也不断向下射箭,数十名企图爬上军堡的羌人士兵也被汉军射中,翻滚下山去,任平注视着山坳中的屠杀,脸上毫无表情,长期的军旅生涯使他们内心已变得冷硬,对敌人容情,最终会害了他们自己。
这时任平抬头向北望去,北面火势已小,但喊杀声依然存在,他见敌军已被杀死大半,剩下不足百人,便高声对山坳口喊道:“李校尉,率一百兄弟北上,支援主将!”
远远听见回应声,只见一百名士兵调头向北奔去,任平心中有点担忧起来,刘正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正如任平的担心,刘正率领士兵攻击北军营确实出了问题,北面军营不像南面军营是位于一座山坳内,很容易对付,而北面军营就位于山谷高处,在延绵百丈地的山梁上扎了数十顶大帐,也有一座军堡,军堡内住着牙将、士兵以及三名鹰奴,五只信鹰也在军堡内。
军堡在军营的对面,这就意味着如果同时动手,会被对面发现,刘正最终决定集中兵力夺取军堡,务必将鹰奴和信鹰干掉,不能让河西知道大斗拔谷出事,至于会不会被对面的军营发现,他已经顾不上了。
刘正命令一百人埋伏在军营以北的谷道上,负责拦截士兵北逃,他则率领两百士兵强攻军堡,军堡内的士兵不多,只有十余人,被汉军一举夺下,鹰奴和信鹰皆被射杀。
但军堡内的突击最终惊动了对面的军营,被惊醒的数百羌人士兵纷纷从军营中冲出,叫喊着杀向军堡,刘正率领两百名鹰击军转头扑下,和近五百羌人士兵激战在一处。
黑暗中刀光闪动,长矛疾刺,惨叫声此起彼伏,被砍断的手臂,被劈飞的头颅,空气中血雾弥漫,四处充满了临死前的哀嚎和呻吟。
鹰击军是汉军最精锐的军队,从军队中百里挑一,个个武艺高强,作战经验异常丰富,能以一敌十,两百鹰击军对付五百羌人士兵,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片刻,便杀得羌人士兵尸横遍地,节节后退。
仅仅一刻钟,五百羌人士兵死伤过半,而汉军士兵只有几人受了轻伤,羌军被杀得胆寒了,再加上他们主将已死在军堡,士兵们群龙无首,片刻便崩溃了,羌人士兵们四散奔逃,很多士兵无处可逃,纷纷跪地投降,却被汉军士兵无情杀戮。
这一次他们不接受战俘,要将大斗拔谷的守军全部杀死,事实上,守军已无处可逃,北面被百名事先埋伏的士兵截断退路,大部分士兵都向南面逃去,南面还有一座军营,他们本能地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那座军营上。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从南面杀来的汉军士兵,任平派来的百名士兵正好截住了南逃的溃兵,毫不容情地挥刀杀戮,刘正率领士兵也杀了过来,南北夹击,最后百余名士兵在一片惨叫声中被屠杀殆尽。
这场夺取大斗拔谷的战斗在五更前便结束了全部战斗,一千羌人士兵全部被杀,没有一人逃脱,南面山坳内的火势已渐渐停止,士兵们忍着焦糊的臭味,进山谷巡查,将没有断气的敌军一一杀死,不留活口。
这时,山谷外的一名哨兵骑马飞奔而至,对刘正抱拳道:“启禀将军,庞将军率领大队骑兵已赶到,在三十里外,庞将军询问战况。”
刘正吩咐任平清扫战场,他飞身上马,带领几名弟兄催马向山谷奔去,奔出二十余里,这时天已经渐渐亮了,万道霞光照耀在群山峻岭之中,远方是仿佛在熊熊燃烧的霞云,铺满白雪皑皑的山顶,金光闪闪,格外壮丽。
远处,一万汉军骑兵列队在旷野里,迎着猎猎晨风,庞德立马在最前方,正注视着远远奔来的几名骑兵,他心里很清楚,夺取大斗拔谷是鹰击军的事情,五百鹰击军出手,什么样的隘口都能夺下,而他们的任务是等待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他会率领一万汉军从大斗拔谷向河西杀去。
这时,几名骑兵已奔至百步外,庞德认出为首之人正是刘正,他催动战马,迎了上去。
。。。。。。。。。
就在汉军夺取大斗拔谷后,河西也出现一些变化,民众开始北撤灵州,在武威郡以东的官道上,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流和车流正在向东北放向而去,人流和车流延绵二十余里,足有七八万人之多。
车流中夹杂着无数的马车和牛车,车上满载着各种生活用具和粮食,老人和孩童坐在车上,男子和女人则坐在前面赶着车辆,两边是步行的平民,不仅有汉民,也有不少农耕的羌人、氐人和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