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两道身影翩然飞去,消失于风云骑、墨羽骑众人眼中,消失于康城上空。
众将士还未从震惊痴愣中回神,乔谨、齐恕已捧诏书走来。
“奉两王诏命………”
自那以后,便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有的说,白风夕爱慕雍王,强抢其为夫婿;有的说,雍王为白风夕的风姿所折,弃了江山追随而去;也有的说,白风黑息其实就是青王雍王,他们不过因为惧怕冀王,所以弃位逃去;还有的说,雍王、青王并非惧怕冀王,乃不忍苍生受苦,是以才双双弃位,归隐于山林,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传说有很多很多种,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江湖,还是在柴米油盐的民间,总是有关于那两个人的许多故事,总是有关于那一日的许多描述,只是那些都只能当做传说。
那一日,记入史册的不过一句话:
景炎二十八年二月三日,雍、青两王于康城留诏弃位而去。
传说也好,史书也好,有精彩的,有非议的,有赞诵的,有悲伤的……但那些都比不上当日亲眼目睹两人离去的十万大军的感受!
那样潇洒无拘的身影,那样飘然轻逸的风姿,岂是“遁逃”一词所能轻辱的!
湛蓝的天空,明丽的阳光,那两人一条白绫相系,仿如比翼鸟齐飞,又如龙凤翱翔!
东旦一战,雄兵奇阵,吾心折服;苍茫一会,治国恤民,吾远不及。冀王雄者,定为英主。区区荣华,何伤士卒?既为民安,何累百姓?吾今远去,望天下臣民,禀苍天之仁,共拥冀王,共定太平。
这是雍王亲笔写下的弃位诏书。这一番话大义在前,大仁在后,普天莫不为雍王之举所感,便是千年之后,人们翻起《东书?列侯?雍王兰息》篇时,也都要赞雍王一个“仁”字!
皇朝登基后,着史官撰写《东书》,严正的史官记下如此一笔:雍、青两王才德兼备,兵强将广,已然二分天下之势。然两王禀苍天之仁,怜苍生之苦,不欲再战,乃弃位让鼎,飘然而去,此为大仁大贤也!
让鼎!
那位史官不怕当朝皇帝降罪,也要记下两王风骨,足见其铁骨铮铮!
而一代雄主皇朝,却也未降罪于史官,更未令其修改,任由史书记下这个“让”字,无畏后世讥他“让”得天下,其胸襟气魄亦令后人抚掌赞叹!
而那离去的两人,不论是白风黑息也好,还是雍青双王也好,无论是当世还是千百年之后,那样的两个人都是比传说更甚的传奇!
这些都是后话。
不提康城万军的茫然无主,不提天下人的震撼激动,远离康城数十里外的小道上,一黑一白两骑正悠悠然并行。此刻他们已不再是雄踞半壁天下的雍王、青王,而只是江湖间那潇洒来去的白风黑息。
“你放得下心吗?”丰息看看身旁那半眯着眼似想打盹的人道。
这女人一脱下王袍,那贪睡、好吃、懒惰、张狂……所有的坏毛病便全回来了,唉……罢了,罢了,这一生已无他法了。
“放心。”风夕随意地挥挥手,打了一个哈欠,“风云骑从不会违我诏命,况且极为敬重齐恕、徐渊、程知他们,康城有齐恕在决不会有事。而徐渊则携诏回青州,朝里那些异臣我继位时便赶尽了,冯渡、谢素皆是见惯风浪的老臣,素来爱民,当不会不顾青州百姓的生死而妄起干戈。说到底,百姓最看重的不是玉座上到底坐着谁,而是能让他们生活安康的人。皇朝又不是残暴无能之辈,而且我给齐恕、徐渊、程知下过命令,即算他们要离开,至少要待两年之后,那时风云骑应早就被皇朝收服了。”说罢转头笑看丰息,“倒是你呢,墨羽骑可不比风云骑。”
丰息也只是淡淡一笑,“论忠贞四大名骑中当推风云骑,但墨羽骑有一点却是值得夸赞的,那就是完全服从君命,决不敢违。乔谨他们是良将,并无自立之心也无自立之能,而叔父那老狐狸他巴不得可以拋开这些令他躲避不及的棘手之事,好好颐养天年,丰苇那小子有叔父在,不用担心。至于我那些个‘亲人’嘛……哼,若想来一番‘作为’,没权没兵的,且凭他们那点能耐,不过正好让皇朝来个杀鸡儆猴罢了!”最后那笑便带上了几分冷意。
“喏,要不要猜一猜皇朝会如何待他们?”风夕眨眨眼睛。
“无聊。”丰息不屑地瞟她一眼,“他若连这些将士都不能收服,何配坐拥这片江山。他若是敢对这些人怎么样,哼哼,他这江山便也别想坐稳了!”
“嘻嘻……黑狐狸,你后不后悔?”风夕笑眯眯地凑近他。
“后悔怎样?不后悔又怎样?”丰息反问。
“嘻……不管你后悔也好,不后悔也罢,反正这辈子你已被我绑住了!”风夕指了指至今还系在两人腰间的白绫。
丰息一笑,俯首靠近她,“女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玉无缘的那一局‘棋’!”
风夕闻言,抬手抱住他,“你知道又如何,还不是乖乖跳入?”
“哈哈……”丰息轻笑,揽她入怀,轻轻咬住她白生生的耳垂,呢喃道,“普天之下,万物如尘,唯汝是吾心头之珠,渗吾之骨,融吾之血,割舍不得!”
“嘻嘻……我要把这句话刻在风氏族谱上。”
“是丰氏。”
“不都一样么。”
……
一黑一白两骑渐行渐远,嬉笑的话语渐远渐消。
苍茫山上,暮色沉沉,秋九霜和皇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山顶,却只见皇朝一人临崖而立,负手仰望苍穹。
“主上,该下山了。”秋九霜唤道。
皇朝却恍若未闻,伫立于崖边,任山风吹拂着衣袂。
皇雨与秋九霜对视一眼,不再说话,只是站在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