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小阿狸的图片 > 第九章 竹马青梅(第4页)

第九章 竹马青梅(第4页)

见他又不言语,阿狸便将手盖在书本上面,不让他看下去,朱高燨没奈何只得又抬起头来。阿狸追问道:“难道你有喜欢的姑娘了?是哪家千金?带我瞧瞧去,替你把把关?”朱高爔把她的手推开,合上书本。

听得外面朱瞻基道:“小王叔,我父王来了。”

朱高爔忙起身来到门口,只见朱瞻基扶着朱高炽进来,阿狸急忙抽身而去。

朱高炽太过肥胖,行动必须要有人搀扶,此时只有朱瞻基跟了进来,随身的人都远远地立在宫门口。朱高爔让兄长坐在上座,自己与朱瞻基一旁坐下相陪。朱高爔道:“夜黑路暗的,大哥有什么话叫人来吩咐,何必自己亲自过来呢。”

此时阿锦进来上茶后退了下去。朱高炽四下打量一番,道:“晚上无事,便来这里看看,你们刚刚搬进来,可有什么短缺,只管找你大嫂要去。”

朱高燨笑道:“大嫂再细心不过了,布置得比以前住的地方还要细致。”

朱高炽道:“长嫂如母,她理应如此,方才对得起我们的母后。”听他提及徐皇后,朱高燨心中有些伤感。

朱高炽喝了口茶,随意道:“四弟,可还记得解缙卿家么?他昨日被父皇下至了狱中。”

朱高爔闻言微怔,道:“他不是在广西作参议吗?怎地忽就被下到监狱之中?”

当日朱棣登基后,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了许久,立朱高炽还是朱高煦他左右徘徊,举棋不定。解缙当时是翰林学士,满腹经论,正被朱棣委以重任主修《永乐大典》。他是个文人,自然站在了朱高炽一边,联合大批文官极力向朱棣上本,言及大皇子是高皇帝朱元璋在世就立的燕王世子,以大皇子仁厚为名奏请立其为太子。朱棣思考再三,才正式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心中知道他这个太子之位解缙功不可没,自然对解缙感激不尽。可是解缙却由此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朱高煦便与他结下了梁子。朱棣立太子后心中时常后悔,再加上解缙恃才傲物,经常对朱棣的决策提出自己的见解,朱棣便厌烦起他来,在《永乐大典》完工之时,找了个借口,把解缙贬到了偏僻的广西当参议,远远地打发出了京城。汉王朱高煦自然心中高兴,太子朱高炽也无可奈何,只好暗暗忍耐,希望来日有机会再把他调回高师。

朱高爔知道解缙的事情,不明白怎么突然又出了这么个差子,便开口询问原由。朱高炽道:“数月前解缙来京师述报化州督响事谊,因为父皇北巡未归,他没有得见圣颜,便到我这里拜见一下,事后就回去化州了。可谁知父皇不知怎么知道了此事,回来后就大发雷霆,说解缙违反规定私自见我,派人将他抓捕入狱。”

当时因朱棣北巡常居住北京,留太子在南京监国,可是手中大权并未全部下放给太子,规定大多事务都要送到北京,交由皇帝处理,只有些日常政务由皇太子处理后,再把处理结果送至北京,报与朱棣知晓。朱棣大权一直握于手中,没给太子过多权力,再加上朱棣实在不喜欢这个太子,对他的权力几欲架空,制定了许多限制太子的规定,其中一项就是禁止大臣私下去见太子。前些年朝中一员武将无意中私自见了太子一面,就差点被杀。今番解缙却不知为何撞到枪口之上。

朱高燨听完后不语。

朱瞻基道:“这事摆明了就是二叔去告的状。他在皇爷爷北巡期间,时时派人盯着父王,抓住一些小事情就向皇爷爷禀告,解缙前脚出宫,皇爷爷那里马上就知道了,也只有汉王府的手脚会这么快。”

朱高炽忙道:“不可如此说你二叔。”

朱高爔皱眉道:“解缙此人也太不当心,怎地忘记了不能私见太子的规定?”朱高炽道:“解卿本是一介书生,难免有些迂腐习气,他来京师述职,只因三四年未见过我,颇为想念,便进宫来拜见。也是为兄当时未考虑周全,见到他心中欢喜只顾叙旧,竟然忘记了规定,如今连累他身陷囹圄,这叫为兄如何是好?”他本对解缙怀有感激之情,突然又逢此变,倒心生戚戚,甚是不安。

朱高爔劝道:“大哥也莫太过担心。父皇深知解缙书生性格,如果只是因为想念太子而过来拜见叙旧,还好解释,找时间跟父皇解释明白了应该无妨。现在就怕父皇会因别的事情来定罪,那倒救不得了。”

朱瞻基忙点头道:“这也父王所担心之处。当年解缙被贬广西,表面上是被挑了个小错,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解缙上折反对皇爷爷出兵安南,皇爷爷很是不喜,便找个理由发配了他。这时候又出这档子事,只怕皇爷爷老帐新帐一起来算,那解缙就难以逃脱了。”

朱高炽叹道:“父皇这次回来,对我处理过的政事颇有微词,凡我处理的政务报将上去,总要挑剔再三。我每日惶惶渡日。如今又连累解卿,四弟帮为兄想想,总要想个法子救他出来方好。”

朱高爔沉吟下,道:“大哥也莫着急,现下他只是下在狱中,并没有结论。且等等看,待明白父皇的意思再作行动不迟。”

朱高炽点点头,看看朱瞻基,又看看朱高爔,长长叹了口气,道:“父皇每每北巡,留我在此处理政务,一应事务我并不敢擅自作主,均报呈父皇知晓,可依然被父皇责备,不能让父皇满意,想是为兄能力有限,难当太子之任,为兄真是惭愧之极。”轻叹一声,语气沮丧。

太子与汉王之争,朱高爔自然十分清楚,亦明白父皇朱棣对大哥朱高炽的不满,他这些年来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过得自是不如人意,想他在外人面前不敢说些什么,只有在他们面前方才吐出几句心里言语,朱高燨心里亦是同情,却不知说些什么方好。

朱高炽又道:“前些日刑部尚书因为贪婪,为兄训斥他一番,没想到被父皇知道了,竟写信与我,道‘朝中诸臣均为朕所任,小有过失,你不宜当面训斥’。为兄看到后,心中更是惶恐不安,想必父皇对我的作法又生气了。”

听到此处,朱瞻基怒道:“这个刑部尚书一定是不满遭到父王训斥,便上书皇爷爷替自己开脱罪责,说不定还会夸大其词诋毁父王,令皇爷爷误会于您。此等小人,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于他。”

朱高炽忙道:“不可乱讲。”

此时见朱高炽难过,朱高燨便劝道:“大哥且莫灰心,父皇严于管教于你,实是希望将来你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古来成大事者,无不历经磨难,大哥明理之人,自知个中道理。”

朱高炽点头道:“只望父皇能明折我心即可。”顿了一下,又道,“英国公张辅前些日子从安南得胜而回,你这次回来,有机会也要见上一见。”

张辅是靖难时名将张玉的儿子,张玉在东昌之战时为救朱棣而死,朱棣对他感激不尽,将其子张辅养在膝下,与朱高煦等一同长大,那张辅不负朱棣厚望,武艺出众,能征惯战,立下许多赫赫战功,被朱棣封为英国公。三年前安南动乱,朱棣令他带兵平叛,张辅顺利征服安南,今番回朝复命。他在朝堂威望颇高,武将均以他马首是瞻。此次凯旋而归,朝中官员多有过府祝贺,太子朱高炽便欲让朱高燨带着朱瞻基也去恭贺一番。

朱高燨听朱高炽要他拜会张辅,点头答应道:“明日我去汉王府先拜见二哥,事后便去张府。”

朱高炽见天色已晚,遂站起身,朱瞻基忙上前扶了,送他父亲回宫。

次日一早,朱高爔朱瞻基带人去向皇上请安,阿狸昨日没有见到朱棣,心有遗憾,总想着见见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子。她跟着朱高爔朱瞻基来到乾清宫,进得宫内,小内侍见到朱高爔朱瞻基就道:“陛下正要宣两位殿下一齐用膳,殿下可巧就都来了。”忙打帘子请二人进去。

阿狸随着进来,只见侍卫宫女林立,她不敢造次,跟着朱高爔朱瞻基向上叩拜,只听道一个洪亮声音道:“玉郎,阿基,过来朕身边坐下。”

阿狸第一次听见玉郎的名字,不知是谁,却听朱高爔应声起去,朱瞻基也起身过去。阿狸跟着阿锦退立到一边,想着起玉郎二字,这想必是朱高爔的小名儿,便心中好笑,朱高爔也当得起这两个字。看着宫人鱼贯而入,送上各种菜肴。阿狸趁空偷偷往上瞧了下,只见当中一人身着黄袍,方面大耳,相貌不俗,颌下留有胡须,气度俨然,颇有君临天下的气概。这人定是那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朱棣!亲征蒙古、讨伐安南、迁都北京……他开拓了无比辽阔的大明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可是在历史上,却也留下了残暴的名声,阿狸记起姚广孝说过的:方孝孺凌迟诛十族,黄子澄凌迟灭三族,齐泰凌迟灭三族……可是现在,那朱棣与儿子孙子时不时的闲谈几句,在这样一个场景里,看到的只是慈父孝子,其乐融融……忽然朱棣的目光望向了她,她吓了一跳,忙低下头。这个皇帝,眼光也是如果凌厉,好象能杀人一般。

一时用膳完毕,朱高爔朱瞻基向朱棣告辞,慢慢退出来。刚出了宫门,远远地见到一群宫女簇拥着两个宫装装束的女子走来,待到了两人跟前,对着朱高燨微笑道:“四殿下安好。”

朱高燨微微侧身,道:“吕婕妤、崔美人安好。”

听阿绣说过这两个名字,阿狸知道她们就是现在很得圣宠的吕氏崔氏,细看过去两人果然粉面桃花,自带风情。吕崔二人又对朱瞻基问候,原来这二人虽然为宠妃,却是品级低下,是以对皇子皇孙必须见礼,朱高燨朱瞻基亦念及二人侍候皇上左右,便也回礼相让。吕崔二人便向乾清宫而去。

朱高燨朱瞻基一行回到永华殿,阿绣已备下饭食,阿狸忙用了。朱瞻基被太子宫派人叫走,朱高爔便带着阿狸阿绣出宫往汉王府去,在宫门外见到了慕容秋风百里飞雪。

阿狸一见他们就迎了上去,仿佛数年没见似的。问及他们却是住在朱高爔郊外的一处宅子,叫作青荷别苑,是早年皇帝赏给他养病之所,却甚少过去,几乎常年空着,慕容百里此来京城正好可以居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