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案时卓御史没有任何发难,他借了身黎尚书放在衙门的衣裳换了,觉得有些无聊。
本身因为胡源南安世子的身份,不能有单独的审讯,凡所有关于胡源的审讯必须三司到场。
所以这次安之才把三司召集过来,问的只是非常明显的账簿的事情。
三司的三巨头,谢少卿官职最低。他是因胡寺卿避嫌才替补上来的,何况又是审的胡家人。
尽管胡寺卿再三要求谢少卿公正行事,不必顾及他。谢少卿却不好把这话当真的,于是只管安坐一畔,多听少说。
黎尚书老成持重,自然不会先开口审问。
卓御史翻了翻卷宗,看向堂下坐着的胡源,懒洋洋道,“世子如实交代了吧,五十万银子总得有个去向。”
“御史大人的话,我不明白。”
“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年严家家财约三百万之巨,再加上刘重劫走的粮草得银十万九千一十三两,世子你说和刘重三七分账,不怕告诉世子一声,刘重虽是武将,却是个精细人,当年账目他一笔一笔记得清楚。”卓御史道,“世子,你这刘重账簿上清晰地记着,他当年拿的是两成,七十万两。世子一人独拿两百三十万两,除了赏给周家的十万两。你这些年的花费,置办的产业,结合账目,还有五十万两银子不知去向。”
“我所有供词都是真实的。”胡源道。
“我劝世子坦诚相告。”卓御史推开卷宗,“世子在兵部当差多年,便是想隐匿银钱,也不当做的如此草率。这样草率的原因只有一个,事发突然,来不及多些准备。”
“不然凭世子的手段,哪儿会出这样子可笑的纰漏呢。”卓御史不屑,“乡下那些无知的地主老财也不会撒这样粗糙的谎言。”
“如果各位大人非要为我泼上这盆脏水,我也只得认了。”胡源冷冷道。
“世子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卓御史不吝讽刺的笑了笑,“凡三司会审的,哪个不是当朝大员,哪个不是身份非凡,你有算得了什么?不过侯府不肖子孙而已。”
“要不是有个好爹有个好祖宗,你也配站在这里让三司会审?!”
卓御史不愧御史台的头子,一席话把胡世子羞辱的脸色胀红,目呲欲裂,恶狠狠盯着着卓御史的目光,似乎随时都要扑过去,咬死卓御史一般。
“怎么,世子连这样的实话都没听过吗?”卓御史道,“不用太感谢我,我这人心善,日行一善。”
卓御史侧侧身子,望向正中端坐的穆安之,“殿下,刚进门时看到胡二公子在外头,不如请胡二公子过来,一并旁听。”
穆安之接手军粮案后第一次三司会审,他都不知卓御史这样厌恶胡世子。卓御史的提议不错,穆安之纵不喜此人,也冷着脸,“可以。”
卓御史状似无意的吩咐出去请人的衙役,“胡大公子也在刑部,一并请来了。”
穆安之断然,“安黎不必过来!他是我身边近人,按规矩应当避嫌。”
“避嫌就不用避了。”卓御史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胡大公子是嫡长,天下皆知他们父子不和,说不定就有什么大义灭亲的证据。”
卓御史再次吩咐,“一并请来。”
胡安然被请进大堂,进来见到父亲,便扑过去跪在父亲面前,抱着父亲的双腿,哽咽的问,“父亲父亲!您可好?父亲,您吃苦了!”
胡源见到儿子,也不禁微微红了眼眶,怜惜地将手放到儿子头顶。
胡安黎到时就是看到这么一幅场景。
他对着胡源恭敬一揖,便默不作声的站在一畔。
胡安黎行礼的角度非常巧妙,巧妙到胡源都没注意到长子的到来。
卓御史哈哈大笑,对黎尚书谢少卿道,“以往就听闻胡世子偏爱庶子,不亲眼看到都不知这么可笑。”
“这要不知道的,都得以为胡大公子是外人。”卓御史完全无惧胡家父子的目光,他欣赏的看一眼胡安黎,“大公子什么都好,就是命不好,竟有这样的父亲。”
然后他对胡安然道,“与其抱着你爹的大腿仰着头流眼泪,倒不如像大公子这般镇定淡然来的体面。”
卓御史啧啧两声,不屑道,“庶子就是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