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平日里想见他发个小火都难,更别说拿东西砸人了!而且砸得还是臣子的儿子,这得气到什么样才会令这样一个性子的人做出这般举动?
更让人觉得惊愕的是,这官家砸了人后,居然还命人把王安石父子给轰出了御书房,已然已是气急败坏之举,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之事啊!
打了臣子的儿子,还让人把臣子轰出御书房,这般歇斯底里的疯狂举动,哪还有什么天子的威仪可谈?这是真被气到了……
曹后甚至都能想象出王安石与其子王雱站在官家跟前那理直气壮的模样……再加上王雱讲得那些混帐话,这换作是谁,谁也受不了,更别提是天子了。
这做错事的人不但不反省,反而大喊自己冤枉,死不认罪也就罢了!居然还反过来责问问罪之人,这哪还有道理可讲?也难怪一向好脾气的赵祯会发那么大的火了……
着实是这对父子过分了,简直是欺人太甚!
就这样的人家,自己能安心把杨涵瑶给嫁过去吗?可若是不这样办,又得如何平息城里四下蔓延着的谣言呢?
真是头痛啊!曹后烦躁地在自己寝宫内来回踱步着,越想越是心烦……实在是想了大半天了,头都想痛了,可仍是想不出什么应对的手段,既要平息了谣言,更要使杨涵瑶不下嫁王雱。
这事本就复杂,想一时间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显然是勉强了。可偏偏这事又拖不得,得速速给解决了。
毕竟关系到杨涵瑶的清誉与皇家的脸面吶!这事可不能再拖了……
曹后在这厢想得脑仁发疼,而此时在御书房的赵祯日子也不好过到哪里去。
看了看案桌上那新递上来的折子,赵祯觉得胸口都发闷了。这些御使鉴察动作还真够快得!这么快上折子弹劾王安石与杨涵瑶了,真是一点空隙都不留,这是要生生烦死自己么?!
赵祯靠在椅子上,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些御使鉴察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可不就是干这事儿的么?自己又烦个什么劲?
反正这些言官闲着没事那也是两天一小奏,三天一大奏得……有的甚至一天之内就上个几道折子得……现在遇见了嘉宁这样的大事,他们若不上折子那才叫奇怪了!
“先压着再说吧……”赵祯坐直身子,将左手边那堆弹劾杨涵瑶与王安石的奏章都给拿到了一边去,这是准备要用老套路对付言官们了!
留中不发!此乃帝王对付言官的一大手段,通俗一点讲,那就是准备进行“拖字诀”。假装奏折还没看,然后就是拖一天算一天了。
这是帝王对付言官最无奈的手段,虽可拖得一时,可却也会招来言官们更为激烈的反应,到了那时,恐怕就不是上折子这么简单了!帝王若要是一直置之不理地话,这些疯狂的言官们可不是吃素得,去集体跪太庙都可能!
不过眼下赵祯也顾不上这些了。比起言官们的疯狂反击,他更在意地是那些不利于杨涵瑶以及皇家脸面的谣言。
这事儿可拖不得!这女儿家的清誉何等重要?杨涵瑶如今贵为县主,那这清誉就更容不得半点损伤了。毕竟已是自己的义女,这义女名誉受损,自己这个做义父的脸上也会无光吶!
而更让赵祯担心地还不是这名誉不名誉的问题。名誉虽重要,可杨涵瑶更重要!
不管是出于父女情也好,还是其他什么……总之赵祯可不想看到杨涵瑶因此而做出一些什么傻事来。
这个虽是义女,可在赵祯的心里,杨涵瑶的地位可不亚于他任何一个亲生的女儿,真真是给出了一片父爱得。所以在这样的事面前,赵祯更在意地是这女儿能不能坚强地挺过这一关。
赵祯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得。如果说这世上,气节为男子立身之根本的话,那名节便是女子的性命了!
名节受损,那可不是什么闹着玩的事儿!这古往今来得,因名节受损一事而自行了断的女子还少吗?人言可畏!哪怕开始还有勇气活着,可日日面对着世人的白眼与讽刺,又有几人能坚持住?到了后来,自己都觉得自己卑贱了,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呢!
而杨涵瑶今年才十四岁,还只是个尚未及笄的小姑娘。虽说这孩子素来稳重,可面对这样的事情,恐怕只要是个女子,那都会受不了吧?更别提杨涵瑶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小姑娘了!
而从其文其行中也不难看出,她是个极其爱惜羽毛之人。而越是爱惜羽毛的人则越是在意自己的名誉!名誉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那可是比性命都重要!容不得半点污染!
自觉了解杨涵瑶性子的赵祯赵老大此刻还真是有些担心呢!就怕杨涵瑶一个想不开,然后做出一些傻事来……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要痛失爱女了?
这怎么可以?!自己经历过的丧子之痛够多了,现在也老了,再也不想承受这样的打击了!哪怕是义女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