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谜案追凶饭团桃子控 > 第四回 白兔戴冠四(第1页)

第四回 白兔戴冠四(第1页)

由于秦泰的低调,还有秦老爷的刻意隐瞒,所以秦泰博闻强记的本事没有被大家知道。也使秦泰躲过了一些不必要的纷争,这是大家所没有估计到的一个意外收获。

原来在古代宗族思想和作风十分流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于更早的时候,各大家族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汉朝的时候,中央有中央政府,地方有各个王国,地方上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些士族大夫开始名正言顺的和宗室族亲分庭抗礼。一些大的宗族甚至于可以不听中央的号令。出了名义上依然是中央皇帝的臣民之外,其实和其他的藩国差不多。到了汉末三国的时候,表明上是三国鼎立,其实是各大宗族拥护自己的地方武装势力各自为政。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北方,北方大批宗族大户南迁江南,打破了原有的格局,重新建立新的宗族次序。到了唐朝之后,这些宗族逐渐渗透到皇室和众多大臣之中,成为皇亲国戚或者朝中宠臣。宗族开始随着朝代的更替,还有一些官员的沉浮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朝代怎么变化,只要不牵涉到叛乱和立场问题,宗族就不会受到全面打击。宗族会不断培养出自己的新生力量,充实自己的队伍,占据自己原有的地盘,发展壮大起来。当一个宗族被彻底打倒之后,他所有的地盘,将被其他宗族分食。

到了南宋末期,宗族的势力达到了最低点。宗族要不是已经投降蒙古人,成为了蒙古人的奴才,不然的话就被蒙古人屠杀灭族。在蒙古人的淫威之下,整个元朝政府里没有几个宗族参与官场。也就导致了宗族和朝廷之间的断代,最后蒙古人之所以没有长期统治中原,就是因为没有和中原的原有宗族和平相处。明太祖洪武爷朱元璋更是一个另类,什么乞丐皇帝、放牛皇帝、和尚皇帝、平民皇帝等等都是说这个人。从小最底层的农民孩子,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他早早没有了母亲和父亲,七八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卖身去寺庙当了一个小沙弥。后来因为为人不守清规,又不适合当和尚,所以被寺庙里的长老赶出去当了一个游方和尚。“游方和尚”是一种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沿路乞讨为生的“乞丐和尚”。朱重八后来索性不当和尚了,自己把自己开除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乞丐。不久之后加入了起义军,成为了红巾军中的一个士兵。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不但要防止手下的将军们造反,更要防止死灰复燃的宗族势力。朱元璋能够得到天下不光靠了手下文臣武将的配合,更是得到一些宗族势力的暗中支持。宗族不是傻瓜,不会白帮朱元璋的,他们的条件就是朱元璋将来要帮恢复他们的原有局面和势力。当时的朱元璋当然满口答应了,却没想到后来真的成为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他多次想分别对宗族势力下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行动就是败了。朱元璋只好放弃了对宗族的行动,彻底将这些烦心的事情丢给后来的皇帝们处理。继位的建文帝,当政的几年里,贪污、宗室、宗族三件事情时时刻刻困扰着年轻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朱元璋没有解决宗族的问题,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没有解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没有办法解决,后来的皇帝更是没有办法处理。

山西的宗族有两个,一个是姓孔的,传说是当年至圣先师孔子的旁支。在山西根深蒂固,成为了山西第一大宗族,几乎左右着山西的整个官场。后来清末的时候,出了一个名字叫孔祥熙的后代。他曾经是民国政府的财政部部长,也算是宋氏三姐妹中大姐宋霭龄的丈夫。也就是说孔祥熙,英文名字查理孔的他,和民国国父孙中山、后来的民国政府第一任总裁蒋介石是连襟兄弟。还有一个是姓陈,也就是秦泰所在的宗族。陈家原来也风光过,在宋朝的时候曾经出过三个皇后,十多个王妃或者皇贵妃。但是因为和宋朝关系太深了,所以在宋氏王朝南迁的时候,跟着走了一部分,留下的几乎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全杀光了。剩下不多的几个被抓去蒙古为奴隶,直到蒙古人退守大漠之后,他们才回到中原。因为在草原居住了这么久,所以陈家后人知道蒙古人要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卖好价钱。所以陈家人开始做起了生意,将中原的茶叶、丝绸高价卖给蒙古人,换来廉价的好马和奶制品、皮货再运回中原。十几年下来,不但开辟出一条铺满黄金的生财之路,更是积累了宗族的金钱资本。有了钱就可以培养新一代,他们长大了之后不用再经商,可以出人头地当大官。当官的人多了,宗族的势力就有了,重建宗族就有了希望。不但陈家得到了发展,更是收拢了不少旁支,成为了山西亦商亦官的另类宗族。他们进可以在地方或者朝中呼风唤雨,退可以垄断地方经济,成为一方富人。陈家在不断培养新人和拉拢一些商户的同时,不忘记并购土地。在中国古代,经商虽然是一条发财之路,但是大家依然会觉得买田置地是最保险的事情。所以陈家在山西,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的店铺和田地。店铺是为了做生意,也可以租出去收房租。田地是保障,也是一种不容易贬值的货币,是将来二次发展的基础。

陈家人平时对秦家并不太在意,要不是秦老爷曾经也是一个当官的人的话,几乎不会和这个远亲来往。秦老爷和陈家的关系已经相当远了,据说秦老爷的祖母和陈家当年的当家太太是同一个姓的,算是一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当年秦老爷中了进士之后,陈家也帮忙拉关系,让秦老爷当上了一任实授的知县。可惜后来秦老爷没有继续当官,回家当了一个太平翁。要是秦老爷说出儿子秦泰的本事的话,秦泰将会被送到陈家的私学读书,他的人生将会受到陈家宗族的控制,成为陈家宗族的一个棋子。秦老爷不希望这样,更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这样,所以故意隐瞒秦泰的实力。这样才保住了秦泰,不受宗族势力的影响,做一个自由的自己,做一个可以自己掌控一切的“自由人”。

陈家人自从秦泰当上官员之后,曾经多方努力,希望拉拢秦泰,要秦泰为他们宗族服务。可是秦老爷以孩子大了不好管教为理由,把事情推给了秦泰。秦泰更是以自己是一个刑部官员,不方便和权贵在一起为理由,拒绝了陈家宗族的邀请。因为秦泰虽然只是小小的六品官员,但是他再刑部,又是刑部的科道官员,负有监察责任,所以陈家宗族也不敢真的和秦泰翻脸。毕竟将来要是陈家宗族的官员犯了事,需要秦泰的照顾,说不定秦泰就是这些官员的主审官,这样的话秦泰的作用就很大了。搞好关系可以偏帮自己,搞不好关系就会影响案件审理或者节外生枝。宗族虽然不会怕一个小小的秦泰,但是秦泰的势力也不可小视。所以陈家宗族和秦泰,还有秦家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秦泰怕自己忘记了石头上的内容,默默地又背诵了一遍,确定不误之后,才起身离开了兔子窝。清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往南京城里走。

秦泰刚走到南京城的外城门口,就看见几个士兵迎上来。士兵们笑嘻嘻地说:“大人,您回来了正好。刑部的老爷们正在找您,请您马上回去。”他们所说的刑部,不是远在北京城的刑部,而是在南京城里的刑部。明成祖朱棣北迁的时候,留了一手后招,在南京城里继续设立六部部门。也就是说大明朝有两套六部衙门,无论是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还是工部,都有两个。一个是北京的,一般来说是真正的六部,还有一个是名义上的南京六部,一个没有实权的六部衙门。同样是六部,南京衙门几乎权力缩小好多倍,根本就是一些不得志的官员罢了。要是一个南京六部的官员调往北京六部,就算是降级使用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要是一个北京六部的官员,调到南京的话,就算是升一级调动也是吃亏的。

所谓六部就是主管国家礼仪和科考的礼部,官员升迁的吏部,军队武官升迁和后勤管理的兵部,主管全国刑罚的刑部,管理全国财政的户部,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制造工部。同样是六部,地位也有高低。礼部是有名的穷衙门,分管教育和礼仪,有点像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君子固穷”,穷才有骨气和正气。要是读书人都脑满肠肥的话,谁会相信官员的清廉?吏部是最尊贵的六部衙门,权力巨大,有点像现在社会的组织部。掌握着大明五品以下的众多官员的升迁和考核,有权利建议朝中官员的重要任免。兵部虽然威风,但是日子也不好过,受着军方和内阁的夹板气。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国防部,但是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是一个有名位没有实权的的衙门。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各大央行,是国家的“钱袋子”,也是皇帝不断以公谋私的重要下手部门。刑部的权限算是比较大的,无论是地方案件还是重大要案,刑部都有权利侦破和插手。只有不涉及到皇室或者谋反,刑部都有权利单独组建专案小组办案。工部最穷,户部虽然也不宽裕,但是总管着“钱袋子”,多少有一定的周转机会。工部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有工程就要做,材料费和人工,都需要户部的再三审核后,才能发放。工部最怕一件事情,就是户部要工部自行先垫付,事后再结算。这样的话工部不但没有任何利润,而且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礼部的“贫”、吏部“贵”、兵部的“武”、刑部的“威”、户部的“富”、工部的“贱”,组成了大明的最高分支机构的“威武富贵贫穷”。

秦泰回到南京城后,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上自己的官府,赶往南京刑部衙门。南京城里的官府很奇怪,他们一字排开,没有一点分散的。中间是南京城里最高建筑旧皇宫,左边是六部,分别由左往右是工部、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右边是地方官员的衙门。从左往右是原两江总督府、现改名为江南总督府的胡宗宪的衙门。然后是江苏巡抚府、江苏布政使司、江苏按察使衙门、江苏粮道衙门、江苏盐道衙门等等。衙门在一起有在一起的好处,也有在一起的坏处。一队巡逻的士兵,从左边走到右边,再从右边走到左边,就这么就可以保证衙门门口的安全了,这是一个大好处。坏处就是这么多衙门在一起,官员们上下班不方便,经常发生轿子和轿子相撞事件,发生古代版的“追尾”事故。还有就是声音吵杂,有时候比菜市场还要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