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简单的比喻:
无限空间中,无限空间就是无限纯无。
无限空间中创造一个大脑结构,则显现出个体纯无和无限纯无——大脑结构内所占空间是个体纯无,立方外是无限纯无。
立方结构可以移动,但纯无不移动。
【五】
想象一张白纸,代表不存在;
用笔在其上轻轻画一道,这是“你”代表存在。
当你不断的去感受我,加深其颜色,存在感则越来越强你们每个人只是纸上淡淡的一笔,几乎和纸张难以区分。
当个体开始强化自己的色彩,颜色越来越重,同时这一笔和纸张的分界线也越来越明显。
【六】
尽可能描述:
“纯无”,是一种由深入适当的感觉而领悟并引发的“状态”,状态超越你的觉知、意识和感觉。
简单比喻:
就你们可以理解的,存在是一种状态,不存在是一种状态;
存在和不存在,在高层面上相同,同为一种被称为“状态”的东西。
在同层面中异同:
一个为有的确定;一个为无的不确定。
想象一下,在有和无之外还有无数种“状态”,通过深化我的感觉,你必须能领悟到感觉和觉知背后上层的东西,你必须寻找到一种属于你的“状态”。
在上一段历史、故事中,“默”用了无数岁月去寻找一种独特的“状态”……
寻求,不是在你“已是”中寻求,而是在你“所未是”中。
你是你之所是,你是感觉、意识和觉知,你则不能在你已所是中去寻求超越。
矛盾,却,自然,在已是中深化,同时需要形而上的领悟。
【七】
我感开始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
“我”比作影子。
如同正午的石头,没有影子,当阳光倾斜,影子出现了。
影子出现的条件在正午已经具备了,阳光、石头,只是角度不同。
当生命体调整他的觉知角度,就可以得出那个影子。
但是影子并非确切的存在,通过长时间的强化,将影子变成某种确切的存在。
当阳光落下去,影子被刻画到了这个世界。
多数人具备了诞生“我”的条件,只是觉知的角度不对。
并且一生都从未去调整过自己的觉知,也无从发现这个“影子”。
阳光就如同你们的觉知。
首先,觉知必须强烈,排除思维、情绪、意识的干扰,只是纯粹的开始觉知一切。
之后觉知需要一个正确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
去不断尝试感觉那个空无的“我”,抽象的“我”。
当角度合适时,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影子,这就是第一步。
——————————————————
步入真实——真实是指对世界本源性的理解:玄无和纯无。